关键词:范文作文|创新作文|作文新思维|作文|小小说|道具
写作文也可以用道具呢
诸葛大生可不是那种会记事的人,说起这一点,爸爸妈妈的意见绝然不同。爸爸说,大智若愚,这正是我儿子的可贵之处;妈妈说,不长记性,所以考来考去,还是个中不溜秋。每当这时,诸葛大生总是一脸无辜地看看这一个,看看那一个,他不明白这样的争论有什么意义。 可是有一次,诸葛大生可长记性了。那天爸爸在房里大喊:“糟了,我的道具不见了!” 没有人睬他,谁知道他在讲什么。 “哎呀,你们谁看见了,我昨天拿回来的那个笔筒啊!”爸爸急了。 “是不是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啊?”妈妈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我想用它放放姜啊蒜啊挺好的。” 爸爸一见,好像遇上了什么宝贝,马上扑上来捧起又擦又看的。妈妈很不屑地撇了撇嘴:“明明是一个黑瓦罐,偏说是什么道具,真是的。” 每当这时候,爸爸从不和妈妈争辩。诸葛大生知道,搞画画的爸爸和菜场卖菜的妈妈不是一个档次。可令他不开心的是,凡是见了他的人,都说他像妈妈。怎么办呢,只好逮住一切机会去像爸爸。所以他记住了“道具”这个词,尽管还不明白它的确切意思。 没想到这个词第二天就派上用场了。那一天,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道具吗?” 诸葛大生当然立刻举手了,他说:“我知道,我爸爸的笔筒就是道具。” “什么呀!”叶莲很不以为然地笑他。 没想到老师却点了点头,说:“说得好,一个小小的笔筒,说起来它只是放放笔什么的,可在特定的场合,它就变成道具了。比如说,在一篇表现老作家笔墨生涯的作品中……” 可是诸葛大生觉得不对,他有必要纠正老师的说法:“不是这样的,我爸爸的笔筒是用来画画的。” “当然当然,它也可以作为一幅画的道具。”老师似乎对这一类的争论并没有兴趣,“下面我来介绍一篇文章,这篇作文中其实有很好的道具,可是作者好像没有意识到。大家听了以后,说说看这中间什么可以作道具。”
这个道具得和中心意思挂起勾来
下面就是老师介绍的作文:
背大书包的同学 他是我们班的同学,长着小小的头,一双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线。最奇怪的是老师批评他,他还笑嘻嘻地。放学时经常把他的大书包背在前面,当做挡箭牌,他认为只要有了挡箭牌,别人就不会欺负他了。可是,他还是经常被人欺负。 有一天,我检查数学作业,发现他本子上交了,可没有做,想混在里面滥竽充数。我就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他,他就眯起眼睛笑,好像老师根本不是在讲他。等到老师发怒了,他才知道自己错了,慢慢走到座位上,开始做题目。过了一阵子,作业补好了,他像没有犯过错误一样,又笑了。他对老师也非常恭敬。放学了,他背起大书包,往前一放,摆好架子走回家。路上,我们班有同学用水撒他,他若无其事,好像别人撒不到他。但是,回到家以后,头发衣服几乎全湿了。妈妈把他训了一顿:“你呀你,不要以为有片叶子遮在前面别人就看不到你了。”他马上说:“这叫以叶障目。” 你虽然看不到我的这篇作文,可是我希望你…… 怎么,不读下去了? “老师,再读下去啊!”诸葛大生叫了起来。 “如果你是作者,你希望他怎么样呢?”诸葛大生刚好撞在了老师的枪口上。 “我?”诸葛大生想了一下,“我希望他以后上学带把雨伞,这样就不会湿了。” “哗”的一下,大家笑坏了。“你还别说,这写的好像就是诸葛大生呢!”说话的是唐一洋。 “可是他的头有那么小吗?他的眼睛有这么大吗?”他旁边的一个女同学说。 “好了,言归正传,请大家说说这篇文章中可以做道具的东西。”老师发话了。 于是,大家就讨论开了,有的人说是雨伞,有的人说是作业本,也有人说是书包…… “叶莲,你说呢?”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她。 “应该是书包吧?”叶莲脸红了一下,说。 “是你的作文?”严厉问。 “今天我们只谈作文不谈人。”老师马上阻止了刨根问底的动向,“对了,这篇作文最有用的道具应该是书包。” “这不明摆着的?题目里都有了。”诸葛大生好像一直在认真考虑着这个问题。 “那么你说,文章的道具用得好不好啊?”老师问。 “好。”诸葛大生说,“但是也不大好。” “等于没说。”严厉举手了,他说既然书包是道具,可是用得太少了。 “说,接着说,还可以用在哪里?”老师的眼睛又发光了,老师的眼睛一发光,发言的同学就会兴奋起来。 “用在……从大书包中拿作业本的时候,那么大的书包,可没有作业本。” “不对,他有作业本的,只是没有做起来。”诸葛大生连忙订正。 “书包书包,就是装有用的书和本子的,可他带的却是空本子,这……”唐一洋一下语塞,说不下去了。 “好,说得好,这里如果点一下这个大书包,正好可以点出这个‘他’的不足。是不是这样啊,唐一洋?” 老师兴犹末尽:“按这样的思路,请大家再往下想,在结尾处,能不能再用一下这个道具呢?” “是不是‘希望他不要把书包背在前面’?”有人说。 “那他不是要被淋湿了吗?”诸葛大生不同意。 “我想,可不可以写‘希望他的大书包再重一些,里面装上真正的知识’?”唐一洋真的按这样的思路接下去说了。 老师乐了,正想把大手一挥,叶莲站了起来:“老师,开头也应该点一下大书包的。可以用大书包来表现他的弱小,所以会被人欺负。” “那你到底是写他好呢还是不好呀?”诸葛大生不明白了。 “为什么一定要分出好还是不好啊,那你说你是好还是不好?”叶莲不高兴了。 “哈,写的真是诸葛大生啊!”有人叫了起来。 这一次,诸葛大生不能装作没听见了,他马上拿出自己的书包高高一举。 “哈哈哈!”这一来笑声更大了,你猜为什么?诸葛大生果真是一个大书包啊!
写的过程中至少要把它用上三遍
“纯属巧合,纯属巧合!”老师赶紧解围,“好了,请大家再听我讲两句话:第一,好的道具可以成为文章的眼睛,它不但会为中心思想的表现提供最好的平台,还能在表现中心思想时显示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它最好能贯穿全文,在文章中至少出现三次,那就是……” “开头,中间,结尾。”诸葛大生又闲不住了。 “对了,诸葛大生说得不错。至于这个‘他’到底是谁,他是好还是不好,重要吗?” “不重要!”大家一起喊了起来。 “对了,这只是一个艺术形象,是可以虚构的,但生活中是可以存在的。千万不要去对号入座。”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那你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唐一洋说。 “哦,这个嘛,还是让作者来说吧,你写了这么一个人,想表现什么呢?”老师看着叶莲。 “我……我想让他按时完成作业,还希望大家不要欺负他。”叶莲说。 “这就对了,你们看,这篇文章如果没有这个大书包,行吗?” “不行!”声音异常响亮。 放学时,诸葛大生很注意地把他的大书包背在后面,而且有意无意在在别人面前显摆:“写的当然不是我,瞧我书包背的!” 可好像并没有人关心这个,只有唐一洋走过他身边时拍了一下他的书包,并把它拽到了前面。 “干嘛呀,你!”不管怎么样,诸葛大生总觉得有点郁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