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导读 |
|
莱辛在《拉奥孔》①中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复仇女神的形象中,仍然认得这就是女爱神时说:“我们可以说,只有诗人才有一种艺术技巧,去描绘反面的特点,并把反面的和正面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匈牙利儿童小说《火炉大王》描写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农家孩子巴尔科,为了掩护一名民族解放军军官,用计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英勇献身。读过这篇作品的孩子们,不仅会为巴尔科的英雄壮举所震惊,而且会将巴尔科这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印在脑子里,让他长久地活跃在心中。这是因为作家笔下的小英雄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其艺术技巧类似女神维纳斯将爱与恨融为一体,在对立统一中铸造形象,获得较为显著的艺术效果。 作为英雄,巴尔科在关键时刻一举惊人,然而在平时却格外谦逊、文静。作品写他的谦逊、文静,把巴尔科和“我”放在一起形成反衬。“我”自认为已经算是革命领导人柯舒特的士兵,召集了许多孩子,经常玩当兵的游戏,又冲又杀的,“使得有的柳树大概到今天还长不出新芽来,吓得沙岸上的那些金花鼠,大概至今还在拼命地乱跑。”只有几句话就将一个充满自信、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活现在我们面前。 写巴尔科的老实、懦弱,有这么一段话: 那倒霉的孩子丢下肩上的麻袋,用天蓝色的大眼睛,无可奈何地死瞪着我们。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轻易地得胜过!不幸的巴尔科乖乖地站在那里,让我们每个人在他背上揍了几拳。等我们撒野以后,他用外套的袖子擦掉眼泪,扛起麻袋就回家了。他进了自家门口,才嚷着说: “等着瞧吧,我要报仇!” 可是,唉,可怜的巴尔科好久不敢到街上去。 作品用了“倒霉的孩子”“无可奈何地死瞪着我们”,“乖乖地站在那里”诸如此类的语言,反复描写巴尔科的胆小、迟钝、毫无回击之力,写得非常形象生动。然后作品用一定的条件作为句子的递进或转折,如“等我们撒野之后”,他才“用外套的袖子擦掉眼泪”;“进了自家门口”,“才”嚷着报仇;“可是”他“好久不敢到街上去”。这些递进加转折的句式,都格外有力而明确地强调了巴尔科的懦弱、忍让,传神地画出了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 作品写巴尔科的外冷内热,弱中有强的方面,语言也格外精简,凝练。如在听民族解放军的战斗故事时,作品描写:“大家眼中燃着火花,其中最明亮的是火炉大王的眼睛。”两句活一下就打开了巴尔科心灵的窗口,看到了他内心燃烧着的爱国热情。 为了等来这位民族解放军军官讲故事,作品描写:“火炉大王也在门口转来转去,全身冻僵了,但是一步也不走开。”只有三句话,突出他“转来转去”、“冻僵了”、“一步也不离开”三种表现,将他内心的炽热、焦急、又有着十足的耐心,这些复杂的神情显现得恰如其分、丰富动人。 作家摩拉•费伦茨(1879——1934),出生在匈牙利农村一个贫苦晌工人家庭。曾任农村学校教师和报社记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麦田之耿》、《金棺》,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和特写。《火炉人工》以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通过一个普通农家孩子的英雄业绩反映了匈牙利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为国捐躯的感人精神。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