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范文作文|创新作文|作文新思维|作文|小小说|老师|故事|情节
老师讲了个象牛皮糖的故事
又到星期三的作文课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诸葛大生最喜欢听故事了,于是眼睛一亮,坐得端端正正。 老师说:“从前啊,有个人的妈妈病了,听说大山里有一种草药可以治他妈妈的病,就决定自己上山去采……” “这山一定很高吧?”诸葛大生很起劲地猜测。 “当然,这山啊抬头都看不到山顶,而且还有老虎、野猪、豹子……” “一定是金钱豹,我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的。”诸葛大生又忍不住了。 “你烦不烦啊。”叶莲终于忍无可忍了,捅了他一下。 于是诸葛大生真的不烦了,可是老师说她的故事也讲完了。 “不对,不对,”诸葛大生说,“他草药还没采着呀!” “谁让你不好好听,老师已经讲过草药采到了,他妈妈的病也好了。”严厉一直在认真听,就一本正经地批评诸葛大生。 “可是……”诸葛大生总觉得不大对劲,这故事怎么这样啊! “说啊,说说看,可是什么?”诸葛大生一抬头,发现老师正笑咪咪看着自己。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太短了。”诸葛大生摸摸脑袋说。 “好啊,我再把它加长一点,我可以说,他作了很多准备,终于出发了。他走啊走啊,跨过了一道沟壑,又跨过了一道沟壑……攀上了一座山峰,又攀上了一座山峰……然后……”老师好象还想把这个故事象牛皮糖一样拉下去。
诸葛大生一不当心又写了篇牛皮糖作文
有人终于忍不住了,说:“一点也不好听,因为没有……” “没有什么?”老师问。 “没有情节。”叶莲接了上去。 老师笑了,点点头,说:“对了,对了,这个故事少了能吸引人的情节,所以……” “什么是情节啊?”诸葛大生又不懂了。 “情节就是事情发展的过程。”老师说,“我们写一件事情,就必须把这件事曲曲折折的过程写出来,比如写这个人采草药,就应该……”老师耐心地讲解着。可是诸葛大生已经听不进了,因为这时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件事情,他得马上把它写下来,不然那情节就会逃走了。 “老师,可以写了吧?”诸葛大生问。 “怎么,你已经想好了?那好吧,那你先把你想好的讲一讲。”老师说。 讲就讲,诸葛大生就站了起来:“有一天,我和唐一洋说好到河里去抓螃蟹,河水很清,象……”他想这里应该用一个比喻,可比成什么好呢? “别酸不拉叽的了,快往下说吧。”旁边的叶莲说。 诸葛大生就往下说了:“我们走下河看见有许多小石块,便开始行动了。我把一块石块一翻,看见下面有两只黄豆大小的螃蟹,我立刻把它们放进了小袋子。一会儿,唐一洋也翻开一块石块,也发现了一只小螃蟹。再后来……” “再后来,再翻开一块石块,再发现一只……”严厉不屑地接了下去。 “对,对,对,再后来……”诸葛大生高兴地还想往下说。 “哎呀,你的牛皮糖有完没完啊?”有同学表现抗议了。 “有完,有完,在我们小袋子里装了半袋子小螃蟹的时候,我们就回家了。”诸葛大生认真的说。 “别急,”老师说,“我们来想想办法,诸葛大生,你每一次翻开石头都发现有螃蟹的吗?” “哪里啊,有一次,他还差点砸了我的脚呢!”一旁的唐一洋忍不住了。 “怎么是我砸的呀,是你自己……”诸葛大生一肚皮的委屈。 “这就对了,情节这东西啊,要想写得好看,就要来点儿一波三折,就象刚才讲的……”老师说,“可惜诸葛大生没有这样写,他又犯了丢三拉四的毛病,只听见了老师的后半句,于是他的作文,充其量还只是一根牛皮糖。”
来点儿一波三折,作文就变得好看了
诸葛大生写出了一根牛皮糖,认真听的严厉倒写出了一篇一波三折的好作文。严厉的作文是这样的: 今天下午是飞机模型比赛。一上课,老师就兴致勃勃地拿着“云燕号”模型走进来,他先仔细地讲怎么做,然后就发给大家一人一套。一开始,我的飞机翅膀装反了,幸运的是老师发现了,及时帮助我改了过来。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 “不对啊,好象装反的不是他,是……”诸葛大生努力找着那个装错的同学。 “哎呀,别吵,好好听,这是可以虚构的。”叶莲告诉他。 比赛开始了,大家把飞机往蓝蓝的天空投去,顿时,天空变成了直升飞机的海洋,那一架架飞机就像是一只只小鸟在天空飞行。我真想自己的飞机拿第一名,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飞机却总是在低空飞,后来竟然一头栽了下来。 “好,一折了。”诸葛大生说。 “不,是第二折了。”叶莲说,“前头装反的一折你忘了。” 我很难过,拿着飞机来到老师身边。老师拿过飞机左看右看,说:“你的飞机翅膀还是有问题。”原来这一次我没有装反,却又把飞机翅膀装歪了。我在老师的帮助下把飞机翅膀又重新装了一遍,这次,我的飞机飞得可高了,它和别的飞机一样变成快乐的小鸟了。 “真的三折嗳!”叶莲佩服地说。 “这有什么,我也会的。”诸葛大生就又开始翻石块抓螃蟹了。他先让石头砸自己的脚,再让石头砸唐一洋的脚。可还是只有两折呀!对了,让妈妈再来一折吧,诸葛大生最后写道: 我把螃蟹拎回家,叫妈妈给我烧起来吃。没想到妈妈把我骂了一顿,妈妈说:“还不快把它们放回河里去,这么小,怎么吃呀!”我知道了,妈妈的意思是让大河把它们养大了再去抓来吃。 老师把诸葛大生的作文读到这里,笑了,老师说,诸葛大生的这一折写得最好。老师还说,事实上也不一定都要三折,“三”,其实是虚指,就是多次的意思。 “哇呜,还好老师现在才讲,如早讲的话,我就没有这最精彩的一折了!”诸葛大生想想都有点后怕,如他早知道不一定“三折”,就不会让妈妈也凑上一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