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拔苗助长》是其中 很有名的一个故事,讲述做事情急于求成,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导致的后果。 战国时候,宋国有一个农夫,是个急性子,他老是担心田里的禾苗长不高,每天都要跑到田里去看好几次。 可是禾苗只能慢慢地长,不可能照他希望的那样长得那么快。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这样下去不行啊!我得想个办法让它们长得更快些!” 有一天晚上,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天一亮,他就急急忙忙跑到田里,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一些。他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气喘吁吁而不无得意地对家人说:“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我的辛苦没有白费,田里的禾苗都长高好多了!” 儿子听了,跑到田里去看,禾苗都已搭拉下来,开始枯萎了。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 则槁矣。”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揠(yà)苗助长”。 【近义】欲速不达 【反义】循序渐进 【用法】凡急功近利,不循序渐进,可用此语。 【例句】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