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西汉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刘歆,他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接受汉成帝的命 令,刘歆与父亲刘向一起总校群书。刘向死后,刘歆为中垒校尉,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诸 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 刘歆知识丰富,十分喜好典籍,他刻苦钻研,对经籍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经建议为《周礼》、《左传》、《毛诗》、《古文 尚书》等古文经设置博士,遭到今文学派反对。汉哀帝让刘歆与五经博士进行讨论,但博士们不赞同。刘歆很生气,就给太常博士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刘歆指出: “这些博士怀着不可告人的私心,没有从善服义的公心,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总是守着陈旧的、残破的东西不放,或者尽怀妒嫉, 不敢面对实情,陈陈相因,人云亦云,不辨是非,不肯对《尚书》、《春秋》、《礼》等进行新的研究。《尚书》流传下来的有百篇之多,他 们只见到28篇,就认为已经很完整了;博士们甚至认为《春秋》不是左丘明编写的,这怎能不令人悲哀呢?” 这封书信,切中了儒生们的要害,遭到他们的怨恨。当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为此请求告老还乡,儒者大司空师丹也勃然大怒,请求哀帝惩 治刘歆。刘歆得罪了执政大臣和众儒生,只好离开朝廷,做地方官去了。 “抱残守缺”就是从故事原文中“保残守缺”一语演化而来的。
【出处】《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 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反义】推陈出新 【用法】思想守旧,不求改进的情形可用此语。 【例句】我们因为赶不上社会的突飞猛进,于是就抱残守缺的写几年前的旧事,或者把别人 写过的东西改头换面再写一回。这态度不好。――老舍《剧本写作的一些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