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有一次,他的岳父因犯了罪,怕受惩罚,便偷偷地逃跑了,有人故意造谣说,伍举的岳父之所以能够畏罪潜逃,是因为伍举通风报信。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家小逃到邻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安全,便准备再逃往晋国。 正在伍举将要再次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出使晋国。他在路过郑国时碰到了伍举,便问:“您怎么到郑国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伍举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自己今后的打算告诉了声子。声子听后为伍举抱不平,说:“你暂时到晋国去躲一段时间再说,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 于是,伍举带了家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事后,特地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他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更有才能?”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但是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才到了晋国。楚国不少有用的人才都在晋国施展才能。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 声子接着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同晋国交锋,多次被晋国打败。这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 子木听后恍然大悟。 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的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诬陷,又出走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可惜,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会在晋国发挥才干,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啊!” 子木觉得声子说得十分有理,马上恢复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国。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用法】此语形容因为在本地得不到重用而导致人才外流的现象。 【例句】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