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细微处着眼,向纵深处开拓——剖析王树槐儿童小说集《阳光下的湖》 |
|
王树槐已出版长篇小说一部,中短篇小说三部。其中散文《父亲的菜园》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这样一个著作已不算少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很想有所了解,最近终于读了他的较多作品,由此感觉对这些作品进行一些分析,是很有价值的事。
一
王树槐的生活范围是从湖南农村到湖南城市,作品自然很难涉及更多宽广的地域生活,而且他写的又是儿童小说,离不开儿童生活,按说也如一般儿童文学作品,在题材上有它的局限性。更何况王树槐虽也表现城市孩子的生活,可大多还以他长期生活过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可事实怎么样呢?阅读王树槐的作品,每每会有题材各异之感,内容丰富之感,寓意新鲜之感。看来他是很善于在有限的生活范围,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细微处着眼,向纵深处开拓,这于儿童文学作品是不易做到的。诸如写农村生活,《四妹》中表现的是放牛娃的生活,《冷战》、《豁耳朵白额狼》中表现的是猎人的生活,《爷爷的响水河》中表现的是摆渡人的生活,《暖冬》表现的是海边打鱼人的生活,《花开的声音》表现的是盲人孩子生活等等。在城市生活中,既写了家庭生活,也写了学校生活,还写了父母离异儿童生活、流窜社会的孩子生活,并有作品将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放在一起,写他们的差异、友谊、、、、、 不仅如此,王树槐截入生活的视角独特,甚至有些是鲜为人所注意的方方面面。诸如《成长》写少年龙鸣有一天发现自己长了胡子,心绪不宁之下上课迟到了,从而发生了一件预料之外的事。《出名行动》以刘敏的“无名”作为问题的提出,以“出名”作为努力方向。《天山雪》是描写猎人生活,乍看并不为奇,但它的新奇感在于表现的不是雄性十足的猎人,而是一个懦若一生最后仍以失败告终的猎人。《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是从流浪孩子泥鳅与流浪汉马奇的共同生活展开情节。《花开的声音》写盲人孩子不仅去看花,而且去听花。《手套》是写母亲想为儿子买球鞋,儿子后来却打算放弃球鞋,要为母亲买手套。王树槐之所以能从生活的细微处开辟自己的路子,显然离不开作家独特的思想发现、独特的立意,每篇作品才能各有特色,绝不重复别人,也绝不重复自己。诸如: 小小事件并不起眼,通过作者对生活的发现、处理,而成为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成长》中龙鸣由于发现长了胡子,小小惊慌导致偶然迟到,这本来算不得什么事,后来龙鸣也已经平静无事,作品处理是多疑的林老师却硬从龙鸣一个普通的招呼看出“事情”,联系龙鸣的迟到,追问龙鸣有什么事,窘迫中龙鸣被逼得没事找事,说他妈病了,而后这一谎言被戳穿,从此,这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干部,在别人的眼里,一落千丈:成绩下降了,干部当不成了,父亲怒不可遏了、、、、、、现实生活中这类事件的确存在,只是为人所忽略,作者能独具慧眼,通过这一事件,去告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成长中的少年,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给他们点自由空间,对他们抓得过紧,过严,甚至无事生非,所造成的恶果和放松警觉、不管不问,同样是不堪设想的。如此,就使这一事件得到深度开发。 有的作品写某种行为在过去是遭贬斥的,作家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却写出了它的积极意义。如《出名行动》李敏由于“无名”遭冷落,决心要出名,还制定了出名计划。作品没有直接评判“出名”的是与非,而更多展现了出名行动给李敏带来的变化。李敏为了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她对知识的渴求比原来强烈了,很少和人嘻嘻哈哈闲逛马路了,把学习时间抓得比原来紧了,对你长我短的议论也看得淡了,而且遭遇带病主持节目,她在毅力上经受了很大的考验。这样就使过去有争议的“名利思想”,在此成为李敏进步的动力,给人带来新意。 有的小事件在作家的笔下因人而异,给人以别样的追求、境界。如《花开的声音》描写盲人孩子小丽去院子里的花坛边看花,遇到一个小男孩,主动牵着她,为了帮助她爬上花坛,先自己爬上去试试,不小心摔进花坛里。后来小丽从赶来的奶奶口中知道此男孩也是盲人。作品显然在同是盲人有如此互助精神上挖掘主题,同时更在两个盲人为倾听花开的声音而引发故事。花是只能看的,然而两个小盲人既要看,还执着地要去听,他们对美的向往绝不因为眼睛看不见而减弱,相反还生发出常人所没有的听的欲望,其爱美之心由此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
小小题材如何在王树槐的笔下成为有一定思想深度、值得一读的作品,与作家在艺术上的巧妙设置也很有关系的。 作家在《爷爷的响水河》里用较多的情节写撑渡的爷爷和上学的孙子与哗哗河水为伴是几多快活,他们对这条河的依恋,既便渡口有了桥,爷爷没了生意,也是坚决不肯离去的。然而有一天,爷爷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响水河,走向村子。这其中思想的转变过程写得并不复杂,几乎断然截然。先是老师的一席话使爷爷懂得了,孙子由于长期生活在河里,离群索居,养成孤僻性格,这对他的成长很不利,这件事于爷爷来说是最猛烈不过的清醒剂。他立刻决定上岸,接着作品又来了这么一断对话:
“爷爷,我听你的,回到村子里。但您把划子留在河边吧,每天放了学,我就来河里玩,捉鱼给您吃,要得不,爷爷?” 爷爷全身一哆嗦,感动得鼻子酸酸的,好半天才费力地说:“不,爷爷早已想好了,要把划子沉掉、、、、、“他实在不想告诉孙子,正是为了他能好好念书,好好成长才决心回到村子里去的。如今,只好下决心沉掉划子了。 “爷爷——” 孙子的泪珠子顿时夺眶而出。抬起头望爷爷,泪珠子就砸在 上,痒痒的。 爷爷赶紧别过脸去,不忍再看孙子的泪眼。 此中对爷爷下决心之快,之彻底,从决心上岸到干脆把划子也沉掉,两个层次,势如破竹,进展麻利,而又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充分显示了爷爷心目中最明确不过的抉择是一切为了孙子。另外,作品由人物对响水河的格外衣恋,到毅然放弃,再加上后面写如何把船戳穿,如何望着船一点点下沉,一步步描写,很是悲壮,由此形成前后情节的反差,前后氛围的反差,前后人物情绪的反差,更是显示出爷爷的最终情结,就是孙子的未来,祖孙之爱就这样抹上了浓浓的色彩。 儿童的天地尽管有限,作家在把握这一点时,有的采取小有小的写法,将小小环境进行充分铺垫,使人物的举动和环境紧密相连,从而实现了恰到好处地显示人物精神境界,使作品内涵得到挖掘。如《暖冬》就是写15岁的牛犇在一个三口人之家生活,由于母亲的去世,父亲精神上几近崩溃,使得本来贫困的家庭就快断炊。后来父亲总算在兄妹的劝说下重新振作,为了挽救陷于困境的家,他带上牛犇出海打鱼。不料,在海上遭遇巨大风浪,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牛犇游向小岛的力气早已用完,只能靠父亲托着肚皮缓慢前进。显然两人要同时游上小岛已经不可能了,这时作品写了这么一段对话: “爹,我们一定要游向小岛。” “当然。” “娘说过,妹妹还小,要您好好照顾她。” “带大你们,是我应尽的义务,孩子。” “我能行,放开我吧。” 、、、、、、 在牛犇的一再央求下,爹真以为他能行,松开了托牛犇的手,叫喊着要牛犇紧紧跟着他,但不久即便是撕心裂肺的叫喊,回答的也只是波浪的轰鸣。读者看到这里,作品已经用不着交代牛犇后来到底怎么样了,从牛犇最后的话语,最后的举动,联想他的家庭处境和现在的危情,就完全明白了牛犇为了年幼的妹妹,为了保住父亲挑起家庭重担,他作出了自我牺牲的抉择、、、、、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这样被真实、可信地展现出来,使作品给人以厚重感。 作品特有的意义有的由于与政治形势的挂勾而见其深度。如《墙头的葡萄一定甜透心》作品围绕两个孩子巧巧和林林对葡萄苗的细心培育展开故事。本来培育葡萄苗是两个孩子闹着玩的,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毫无关联的,但作品却很自然地将其与大抓所谓的阶级斗争、割资本主义尾巴联系起来,一方面写巧巧并非幸福年代的巧巧,巧巧母亲被那场斗争逼死,父亲作为劳改对象遣送到乡下,连巧巧也被说成是狗崽子;一方面写公社来人说这棚葡萄也成了腐蚀下一代的资本主义尾巴,应该割掉。葡萄藤终于被切为两截之后,作品又写两个孩子如何将葡萄的伤口结合,都希望瞒着对方,按照预约去比赛谁先爬上墙头摘葡萄、、、、、甜透心的葡萄让人反思这真的是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吗?这割掉的分明是孩子纯洁的心灵啊!作品由此获得深刻的思想内涵,留下深深的伤痕让人思索。 作品的打动人心,有的如《阳光下的湖》在情节展开的角度上比较出新,能给读者带来余味。作品写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通过兄妹俩在公园最后的一起玩耍来衬托伤情,是通过不知情的妹妹玩得开心,来衬托早知情的哥哥如何强忍着难忍的伤感,是通过哥哥对妹妹的护佑、两人难舍难分,来衬托随父母离异而兄妹必需分离的苦痛、、、、、这样的写法都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
对小小题材的深度挖掘,很重要的还得力于作家在人物形象上下了功夫。 《四妹》这一作品的主旨就是写四妹。为了写好四妹,作家主要是抓住驯服一头红牯牛的过程显示四妹的本领。过去四妹羡慕别人骑牛,但自己不骑,因为可怜为她家辛苦一辈子病病榻榻的老牛。现在之所以动了骑牛的念头,是她家买了一头健壮的红牯牛。由此显示四妹对牛爱之有别,能驯服红牯牛才更显豪气。然后作品以男孩子铁蛋做对比,铁蛋驯服过许多桀骜不训的牛,对红牯牛可费尽力气,几次上不了牛背,而四妹却凭着机智、勇敢,最终两次跨上牛背,“将一群惊得傻呆呆的男孩子丢在后面”。就这样作品将四妹的英豪很有说服力地树立起来,使作品的内涵具备一定深厚感。 《麻子五哥》表现五哥的为人,抓住“麻子”这一特点进行扩展,将一个个常人很难对付的考验摆在五哥面前。五哥因为“麻子”长得丑,30多岁才娶亲,生下儿子秋生不到一年,老婆就跟人跑了,他虽然难受,却认为老婆“跟他太受罪,还是跑了好。”“帮他生了崽,还真是难为了她。”作品又写孩子们拿他一脸麻子取笑,编出顺口溜对着他唱,他竟然不恼,还照样和孩子们玩得快活,趴在地上让孩子们当马骑。更为感人的是,他唯一的命根子秋生由于救“我”而牺牲,他虽然悲痛欲绝,当“我”向秋生的坟墓下跪时,他马上拉起“我”,说,别,你是他叔(按辈份)哩。还有感人的是,到了他老到颤巍巍的年龄,竟能拿出十多年收废品攒下的钱,给村里人修建一座桥。桥完工那天,作品描写:五哥咧嘴笑了,“可他笑着笑着,眼泪却扑簌簌落了下来、、、、、”在此,麻子五哥一生中所有的艰酸、苦痛、宽容、奉献、慰籍全都包括在里面了,使人物形象得到充分显现,使作品得到有力深化。 有的作品作家就是围绕一场误会写人物变化。《狼崽子》写孤儿牛娃过去认为他爹是原支书狗八老倌害死的,他发誓不再理狗八老倌,要看狗八老倌的好下场。他的猎狗黑豹由于救过狗八老倌,牛娃带着满腔仇恨竟将黑豹也抛入水中害死。可后来一旦狗八老倌终于找到机会解释他爹死去的真相,又得知狗八老倌独闯野猪林,是为用野猪卖钱给他买一条良种猎狗,牛娃飞一样赶到现场,鸣枪使野猪放弃与狗八老倌的搏斗,反过来扑向自己、、、、、作品通过牛娃过去的冷酷、残忍,现在的义无反顾、英勇无畏,将这一小小男子汉的形象树立起来,给人以震撼力。 综观上述,王树槐的作品能从细微处着眼,向纵深处开拓,使儿童小说的题材也好,内涵的挖掘也好,都带来了新鲜感,独到感,这是值得赞赏的。希望他再接再厉,争取更多有份量的作品面世。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