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散文|儿童文学|原创|张鹤鸣|
小时候,我最敬佩老爸。他曾经是镇里屈指可数的名医,开了一家大医院。放学回家,我常常替老爸打下手。 有一天,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农民,带着女儿来求诊。这姑娘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看来病得不轻。老农民说,他女儿得了一种怪病:一天,她从田塍上走过,惊扰了一只蛤蟆。那蛤蟆高高跳起,她吓得“啊”的一声张大嘴巴,却不见蛤蟆落到田里,感觉蛤蟆已伺机钻进她的喉咙。她用手一摸,喉咙里果然有个疙瘩,唾液吞下,还发出“咕咕”的叫声。她惊恐万状,回到家便病倒了。 姑娘寝食难安,白天不敢多吃饭,生怕蛤蟆争食。她想,要是蛤蟆长大了,堵住咽喉,她就必死无疑了;到了晚上她又不得安眠,老觉得蛤蟆在喉咙里叫唤。太可怕了。 姑娘是个独养女儿,爹妈爱如掌上明珠。爹妈见女儿的病来得蹊跷,赶紧筹款到杭州、上海各大医院就诊。然而,医生们众口一词,都说姑娘没有病,只是精神受到惊吓后产生的一种错觉罢了。这种情况不需要住院,回家静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一般来说,医生让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等于告诉你“不久人世”了。父女俩伤心欲绝,只有回家等死。可爹妈心有不甘,不如死马当做活马医,到本地张医师的医院试一试。所以,来到我家时,姑娘只剩下皮包骨头了。 听了这一番陈述,老爸胸有成竹地点点头,然后为姑娘检查。老爸让姑娘张大嘴巴,仔细查看,突然“啊”的一声惊叫起来:“喉咙里果然有一只蛤蟆!个头还不小呢!”在场的人都用惊异的眼光看着老爸。老爸煞有介事地说:“这种怪病十分罕见,但医书上曾有记载!” “还有救吗?”姑娘的老爹焦急地问。 “没问题!”老爸不慌不忙地说,“明天再来,要等到午时三刻,才可以把蛤蟆钓出来!” 我看到姑娘的老爹似乎有点将信将疑的样子,而姑娘本人早已喜形于色了。一准以为找到救星了。 父女俩离开后,老爸让我赶快去抓几只蝗虫和蛤蟆来。你们知道我老爸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吗?其实,我已经猜到八、九分了。老爸想与我联手“骗”人。 我看过老爸书柜里的《怪病奇治》。书柜里全是医书,唯独这一本书有点故事性,我不知翻了多少遍。里面讲的是针对各种怪病,医生不能按常规出牌,必须用奇特的方法去获取奇效。老爸肯定在动这个脑筋! 小孩子别的事帮不上忙,抓蝗虫、蛤蟆可是我的强项,到田边转了一圈立马有了收获。老爸用丝线把蝗虫捆好,再选了一只大小适中的蛤蟆藏起来。 次日午时三刻,父女俩准时来到医院。老爸让姑娘张大嘴巴,用一串蝗虫作“诱饵”,神神秘秘地开始“钓”蛤蟆。一会儿,老爸在姑娘的肩背上狠狠一拍,让她咳嗽三声。这时,一只蛤蟆便蹦了出来。老爸喊着:“抓住它!抓住它!”他向我使个眼色。我心领神会,装作害怕的样子,缩手缩脚,故意让蛤蟆逃进小河沟里去了。老爸连说可惜,说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蛙。 经过这一番折腾,姑娘感觉喉咙轻松多了,那个疙瘩消失了,“咕咕咕”的叫声也没了。父女俩千恩万谢地说不尽感激之言。这时,老爸同样嘱咐姑娘“回家静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父女俩笑着连连点头。…… 大约半个月后,老农民一家人带着一些土产登门来谢恩。那姑娘养得白白胖胖,挺漂亮的,我们几乎都认不出来了。 老爸对我说,做人贵在诚实,但有时不得不说谎话骗人,骗人是为了救人啊! (事隔五十多年,我将这故事写成寓言《公主的怪病》,为了更好说明“讲真话和讲假话”的主题,我把地点移到皇宫,村姑变成了公主。稍后,又改编成同名寓言体小品。因为有真实生活垫底,写起来底气很足。这个小品在各级大赛中过关斩将,一路闯进决赛圈,还夺得了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类)。2007年入书时,为了组成“公主系列”,遂将其更名为《喉蛙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