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易中天|家教|教育
“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谈其家教经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 人物介绍: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武汉晨报报道 易中天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他在汉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谈其家教经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 易中天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记者点题让他谈谈“家教经”,他一如既往话语“麻辣”,抛出“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小富即安万岁”等“家教语录”。
看报谈家教 易中天的父母在高校工作,易家三兄弟在事业上均有建树。易中天的独生女易海贝在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是不是有独特的家教秘诀?易中天却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人更像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是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易中天说,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下一代自由成长,“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选择,别人替代不了”。 易中天说,自己从小就爱读书,不管读什么书,父母都不会横加干涉,而是利用高校资源尽量给他借书。易中天说,自己的古文功底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 “您的父亲对您影响最大吗?”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易中天回话说“是‘我们的父母’”。易中天认为,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更重要,“教育成功的子女,十有八九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易中天说,他在来汉的飞机上恰好看到8日晨报报道《玩什么妈妈总扯上“作文”》,他认为这位母亲教育不得法,“带孩子出去玩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结果却适得其反”。 花一年时间 帮女儿填报高考志愿 刚上高三时,女儿想请易中天对填报高考志愿提些参考意见,易中天秉承让女儿自主选择的原则,给她的建议即“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必须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能够赚钱。“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项基本原则’,结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几天后,女儿经过仔细分析,决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委托老爸抽空对有关学校实地考察。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女儿考虑范围内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个遍,并实地拍摄了这些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学生状态等音像资料,还列出了这些学校近年来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资料整理好后,他交给了女儿,便不管不问任其选择了。 最终,女儿选择并考取了同济大学。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她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 易中天的女儿易海贝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大学期间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易中 天说,女儿从不培优,“我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这是摧残人性”。 易中天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在某大学演讲,一个女生站起提问,希望易中天送给大学生几句励志的话,就像长辈对儿女那样。易中天说,“既然你把我当作长辈,我也把你当作自己的女儿”,掌声雷动时,易中天话锋一转,“我从来就不对女儿说这种话。” 易中天说,一个人有没有“志”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励”出来的,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像一剂毒药,塑造出来的成功像“人造森林”,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花小草。 在易中天看来,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大一统观念”,没有给孩子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在美国,问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想当总统’,底下同学们鼓掌;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想当家庭主妇’,同学们也鼓掌。” 易中天并不否认励志作品的存在,“谁愿意写、谁愿意看是谁的自由,但说我的书很励志,那是骂我,我自己不看、不写励志作品,也是我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