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讯息|儿童文学|图画书
8月30日,中央美院美术馆。当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宣布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空缺的时候,颁奖典礼的现场发出了一阵惊讶的叹息声。空缺的理由是,有利于保持首奖作品应有的艺术高度,维护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所具有的权威性。丰子恺奖在创立之初,其实是为了鼓励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和发展,如今第二届颁奖的空缺,一个疑问不禁产生,这两年里中国的原创图画书,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为什么第二届获奖作品里,看不到像第一届《团圆》或是《荷花镇的早市》那样能被感动的作品了呢? 意外 评委一致认为首奖应空缺 两年一度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设立于2008年,其首奖高达2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在放眼望去的华语图画书各大评奖中非常显眼。第一届获奖作品颁布时,也的确让大家眼前一亮,借助这份荣誉,《团圆》、《安的种子》、《西西》等作品已经被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出版社购买版权,翻译出版。 这一届的丰子恺奖,收到了205件符合标准的参评作品,其中内地82本,台湾99本,香港24本。最终评出了5部“评审推荐创作奖”,两部的创作者来自台湾,其余三部是大陆。身为评委之一的朱自强在接受采访时不可避免地被记者问到首奖空缺的事情。 “我记得到了最后的时候来讨论大奖的环节的时候,围着长条桌的评委们每一位都发表意见。一位评委说在做了五部作品的点评以后,如果拿着鞭子让他选出一本大奖的时候,他一定选某一本。轮到第二位评委说的时候,他说,如果让我选出一本来,我只好选这一本。所有的语气,对大奖选择的慎重以及严谨,在每一位评委的评价中都表露无疑。”评委们都说出了自己认为好的一部作品,但也都认为其实和首奖还有距离。朱自强也拿出了首届大奖《团圆》出来做比较,由于有了那样的一个艺术形式作为标准,再加上其实也没有鞭子,最后评委们在多次讨论后,渐渐意见就一致认为空缺最合适了。 来自台湾的评委柯倩华一直强调儿童观点、儿童视角,这是她眼中获奖作品的标准。首先是儿童角度上到位,文字既要有品质也要有文学性,图画的艺术表现如何,还有装帧怎么样。都符合的时候才会给出大奖,但是这次的作品可能只是在其中某个方面达标。 评价 原创图画书在发展 首奖空缺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当然就是,致力于推动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的丰子恺奖,到底有没有达到初衷,有没有带动原创图画书的进步。柯倩华非常肯定给出答案“在提高”,她说以前很多创作者更愿意做去成人书,觉得那样更有价值,其实图画书的挑战更多更复杂,是个化繁为简的过程。通过三年来丰子恺奖的各种推广活动,她觉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出版社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原创图画书上,大家认真学习做事,这些让她敬佩。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对提高这件事本身没有怀疑。尽管这届旗下的作品都没有参选丰子恺奖,但台湾和英出版社总编辑周逸芬也提到,2002年她从北师大毕业时,那时中国大陆这边连引进经典图画书都没有,如今却已经不断可以看到有好的原创图画书出来了,她在大陆看到一些学校里已经出现了一批有非常好的美术功力的创作者。在台湾,原创图画书发展走得更快一些,和英2006年年度最畅销的5本书全部是引进图书,从2009年开始,前5名已经全部变成了原创作品。 张小莹是受访者里很乐观的一位,她是信谊的编辑。她回忆六七年前信谊在大陆引进第一本图画书时,也是大陆图画书刚起步的时期,在做引进的出版社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原创,而仅仅走过几年,引进版图画书的状况有目共睹,而有更多的出版社和创作者愿意加入原创的队伍,这和专家、推广者、专业奖项所做的努力息息相关。 新世纪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翁容也认为,这几年原创图画书多了,许多老绘本也被重新编辑出版,像她们出版社就推出过梁培龙的经典作品系列,这次也报名参加了丰子恺奖,遗憾的是没能入围。但总体上,翁容觉得创作的作品个性化、有风格的还比较少,整体的作者队伍也不成熟,编辑水准也不够,选题思路也没打开。“很多国外的大画家在为孩子画图画书,有很多的图画书作者是文图都是自己创作的,像《爱心树》、《鸡蛋哥哥》、《一粒种子的旅行》。而国内的原创图画书,儿童文学名家的作品多,有些甚至是用原来的纯文字作品去重新创作成图画书,而绘画作者,著名的也廖廖无几。能够自己创作文字又自己绘画的作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对图画书的发展来说,是比较大的缺憾,是整个作者队伍还没有自觉地加入到图画书创作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