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 old.zh61wx.com E-meil:学生作文zhycetwx@163.com 文学创作:yangshich@163.com
于颖新 于立极 凡 夫 王一梅 王 位 王晋康 王泉根 王定海 王树槐 王鸽华 毛云尔 邓宏顺 北 董 潘与庆 皮朝辉 安 宁 汤 汤 伍 剑 艾 禺 刘清山 刘育贤 刘 俊 闫耀明 刘乃亭 刘兴诗 刘慈欣 刘正权 刘 北 任大星 米吉卡 佟希仁 李建树 李学斌 李志伟 李丽萍 李 铭 李维明 李仁惠 李利芳 李少白 汤素兰 吴牧铃 吴礼鑫 陆 梅 冰 夫 肖显志 陈国华 陈 静 陈志泽 邱 勋 宗介华 余 雷 吴佳骏 陈琪敬 金 本 金 波 周 锐 苗 欣 周学军 鱼在洋 周蓬桦 周晓波 杨向红 杨庭安 杨 鹏 郑 重 郑允钦 郑 军 林文宝 范晓波 屈子娟 卓列兵 饶 远 贺晓彤 何腾江 洪善新 洪 烛 经绍珍 张广钧 张一成 张希玉 张怀帆 郝天晓 杨福久 倪树根 凌鼎年 高巧林 高恩道 钱欣葆 爱 薇 龚房芳 徐 玲 野 军 黄春华 黄 山 戚万凯 湘 女 程逸汝 彭绪洛 谢 华 谢华良 谢倩霓 谢 璞 谢 鑫 谢乐军 曾维惠 窦 晶 鲁 冰 舒辉波 斯多林 蒲华清 翟英琴 崔合美 梁小平 樊发稼 薛卫民 薛 涛 魏 斌
    首 页   视 频   讯 息   儿童小说   科幻小说   童 话    故 事   幼儿文学  寓 言    散 文
    诗 歌   赢在起点  作品导读  作家文集   版主作品   自由写吧   作 文   精彩回放  报 纸    空 间       
目 录
热点推荐
童 话
儿童小说
科幻小说
尚湖云水
作者:金曾豪     来源: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    点击数:

  尚湖主景区是三个串连起来的小岛:葫芦岛,荷香洲和桃花岛。
  葫芦岛又称山水文化园。山指黄石假山“云崖飞瀑”,水指岛中央的椭圆形小湖——未名湖。小湖无名,以“未名”称之,也就有名了。这是北京大学的发明。
  中国园林的假山有三种:写实性假山,写意性假山和贴壁山。“云崖飞瀑”的背景是虞山,当然得用写意手法,如果写实,就有小巫见大巫的寒碜与尴尬。你可以把“云崖飞瀑”看作是一座峦,亦可以看作是一个峰。峦就是小而尖的山。当然,当“云崖飞瀑”披挂起瀑布时,你就只能把它看作一个峦了。在自然界,最高的山峰上是不可能有瀑布的。
  叠石为峰,并非把石块作简单的堆垒,成败的关键是能否造出“势”来,能否把山峰的崇高精神体现出来。细观“云崖飞瀑”,黄石先聚成数股,然后互相鼓舞,齐心协力向上冲突。在凝聚中找到了突破的方向,在西侧挺身而起,整体便有了欲飞的气势。
  山有土山、泥石山和石山之分。云崖飞瀑既是石山,必虚其中,以削弱沉重之感而得灵动飞扬之态。云崖飞瀑几乎是中空的,有一组模拟的山洞盘旋在腹中——有时是水帘洞,有时是盘丝洞;有时是暗道盘缠,有时是豁然开朗……瀑布有近二十米宽,落差有十多米,在山洞里听到的水声或訇訇,或猎猎,或哗哗,就觉得这是山和水交响而成的一个装满了快乐的立体迷宫。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云崖飞瀑前有圆形小潭,与未名湖组合成葫芦状水系,使葫芦岛名副其实。
  园子的主要景点布于未名湖四周。站在高耸的浮碧桥顶上四望,人就能体会到这一带景观的节奏。
  东岸有小径,沿湖岸曲折蜿蜒。小径的另一侧是土阜,栽一片年青的樱树;土阜之后又有高耸的黛色的树林。在这个富有层次的深色背景上,浅色的双亭显得轻盈而俏皮。双亭的说明牌说当年钱谦益的拂水山庄中就有双亭,象征园主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不可分割的情意。如果要附丽古老的钱柳故事,这一对亭子是不是太时尚了?殊不知,钱柳这个白发红颜婚姻的前卫,在当时曾经达到了惊世骇俗的程度。市井窃窃私语?那好,他钱老夫子和柳才女索性来了个一不作二不休——把婚床移到一条华丽的船上,然后招摇于江南城镇。此举终于引来一阵阵愤怒的砖石之雨。发明旅行结婚的这一对老夫少妻实在是够前卫的了。双亭就应当采用“前卫”这个元素。
  与双亭隔湖对景的是湖山堂。与钱柳夫妇隔岸对诗的是孙原湘、席佩兰夫妇。未名湖一带的“来青桥”、“浮碧桥”、“拾诗桥”等景名皆自席佩兰诗境。湖山堂楹联:“轻云多贴树;远水欲浮山”、“山于春后碧;水为雨来青”等都是这位天才的性灵派诗人的名句,果然“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铮”(袁枚评席佩兰诗语)。
  与湖南丁奉《尚湖赋》和弦歌台隔湖对景的是一片蒲草萋萋的滩地。一方是舞榭歌台的热闹,一方是烟水孤鹜的萧疏,这样的比照也有意趣。
  在蒲草滩边徜徉,不时遇上常熟篆刻家如林皋、赵古泥等大家的作品,当然是被放大了摩刻在大石之上的。走过后记住的有几方:“垂老抱佛脚”,“桐叶坐题诗”,“离家三里即西湖”。我不懂篆刻,所以能记住,大多是因为词义的颇可玩味。老了,洞悉人情世故之后皈依真和善,所谓“垂老抱佛脚”也。桐树知秋最早,在桐叶上题的诗的,诗情一定有点落寞。你看,不必把题的诗念出来,我们就己经能猜测诗人的情怀了,真是有点玄乎的。林皋刻刀下的“西湖”就是尚湖,并非杭州的西湖。“离家三里即西湖”是上苍的慷慨赐予,是一个人一生的清福。
  走下浮碧桥,顺着一条略显荒凉的小河走,就到了拾诗桥。走过桥就不是葫芦岛了。在拾诗桥头想:绕着未名湖走过一圈,走过了丁奉、钱柳、孙席和林皋,我拾到了多少诗句呢?记住的不多,赶紧把拾诗桥上的一联记下来:“鸬鹚群栖竹叶暗;蜻蜓独立荷花秋”。这也是临时抱佛脚。
  荷香洲以一条紫藤披拂的长廊迎引来客。长廊之北几只临流的长椅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在深秋稍显稀薄的阳光下,觉得这些木质的礼拜凳本身也是舒适地倚坐着的。走近去,坐下,熨贴地靠在椅背上,就面对了一大片鲜活的山水,一大片廖远的天空,一大片无边无际的天籁。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我面对着的大概是尚湖最宽阔的水面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烟水野渡”的气息。想起的第一个形容词是“泱泱”。“瞻彼洛矣,维水泱泱。”(《诗·小雅》)湖岸遥遥,秋林成行,就删掉了湖岸和山之间的部分,觉得尚湖和虞山是紧紧相傍着的。从这里看到的是整个的虞山。从总体看,虞山的形状酷如一架侧放的凤势式古琴,端庄、优雅而且清灵。常熟古称琴川,都说是得名于城中七条平行的小河。和“七弦说”相比,我的这个“如琴说”是不是同样的美妙?我在文学作品中写到江南的山时,喜欢用“琴山”这个漂亮的山名。
  微微北风,爽爽扑面。涌波如仪,从遥远处粼粼而来,最后与我足前的石驳岸轻轻相吻,化作一声拍击声。波,远远奔来,原来只为这轻轻的一吻呢。山是大地沉默的话语,水是大地深情的倾诉。
  右侧近处有苇洲,亦在风中摇曳如浪。芦花还没有白,是一种深深浅浅的棕色。拂水堤逶迤而去,它的高潮便是十七孔长桥,远看就像用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左侧是荷香洲的一带高林,主要由高大的香樟和雪松组成,传来的鸟鸣叽叽喳喳,如在推敲一首诗的平仄。
  小景可入画,大景可入神。在长椅上默坐,让波音鸟鸣引导着,走进安适的深处。
  抬头,思绪慢慢就能羽化起飞了。思绪在山水天地间飘飘摇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低头,思绪慢慢有了鳞片,在碧波间悠悠袅袅……
  悠悠何所似,浪里一锦鲤。
  闭上眼睛,思绪慢慢长出了枝叶,在微风里青青盈盈……
  盈盈何所似,水边一青苇。
  在从容中深潜大自然灵秀清远的天籁,人的蛰伏的想象就瑰丽地苏醒了。
  从容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的前提。“大将风度,绰绰有余”。绰绰有余就是从从容容,不紧张,不慌乱。人生苦短,如果你紧张,就更短;如果你慌乱,就很苦。不一定做大将,但总要找到从容的生命节奏才好。这么说着,很自然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句子。这个诗句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广告语。
  《晋书》将陶渊明列入“隐逸传”,而有的学者认为不妥。做过县令的陶先生为夫为父皆称职,他奔走官府,躬耕垅亩,爱酒爱美食,巴望儿子有出息,世俗的东西他一样不缺;又不炼丹,不辟谷,不学长寿术,不信神仙鬼魅,凭什么说他是隐士?《晋书》取的是官方立场,在官方看来,有机会当官而不当官的人就是隐士了。
  陶渊明的生活里充满了劳作和艰辛,他却从艰辛中感受到了欢畅和美感。陶渊明不是慵懒,他找到了从容的生命节奏和冲淡的人生情态。他眼中的田园不只是田地和庄稼,还是风光,所以他总能从农家日常的生活中提炼出来诗意,笔下弥漫着自然的气息和世俗的温情。为了“显”的“隐”不过是一种人生策略,至少是一种矫情。陶渊明不是,他写诗不是为了稿费,不是为了引人注目、不是为了名存后世,只是一种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从这个意义说,陶渊明又是一个典型的隐士。
  讨论陶渊明是不是隐士,有点滑嵇。有一点大概是没有异议的:陶渊明是一个顶尖的乡村诗人。陶渊明是一位最纯粹、最了不起的乡村诗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言就像是专门为陶渊明写的。
  因为熟悉,故乡的山水有一种类似于田园的亲切。因为熟悉,故乡的山水胜景常常被视作日常的环境,日常如后院的短篱或者菜畦。欣赏黄公望、王石谷山水画时,我们会吃一惊——咦,这不是虞山尚湖么!反过来,当我们悠然对湖山时,会在恍忽之间指认眼前这美丽绝伦的山湖是从黄公望的山水画中搬来的。
  云水苍茫。在阔大的空间里,时间似乎也会相应扩大,历史的苍茫感就弥漫开来。苍茫本身是一种美,一种恢弘的壮美,一种成熟的大美。
  虞山尚湖的年轮里挤满了文学艺术家的名字。身处湖山之间,我们首先会想到元代的黄公望,因为他和这片湖山有更多的亲近。
  当黄公望在宦海的颠簸中弄得焦头烂额,他一定会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影响不能小视。
  田园将芜,为什么不归去呢?黄公望归来了,回到了故乡常熟。更重要的是,黄公望从此就背对朝廷,归向民间,归向山水。他整日价与农人樵夫为伍,流连于虞山尚湖之间,往还于故乡常熟和第二故乡浙江富阳,感受莫大的身心自由。黄公望喜欢在夜间巡游于山水之间,将一瓮酒抱上小船,然后划着船在山前塘且吟且走,然后小船就进了尚湖。把桨收起,喝酒,看山看水看星月,听鸟听鱼听浪波,就是不看人的表情,不听人世的喧嚣……《海虞画苑略》记叙了他晚年纵酒放浪的生活:
  尝于月底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牵绳取瓶,绳断则抚掌大笑,声振山谷,人望之以为神仙云。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这是辛稼轩的词,就像是写的黄公望的逍遥日子。
  顺应自然、无为、无争、无欲的道家思想深深影响了黄公望的艺术创造活动,他把作画纯粹地当作了抒发情感、张扬精神的工具,形成了荒寒冷峻的山水画风格,改变了自五代、宋以来注重写实的画风,使传统山水画进入了关注情感思想的另一个天地。把人文精神投射于山水,把本真的情感灌注于山水,山水就成了人生的倒影。黄公望就这样开创了将诗书画相结合的文人绘画,把山水画推向了又一高峰。同时代大画家王原祁评他的画:“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而傅彩粲烂,高华流丽,俨如松雪,所以达浑厚之意、华兹之气也。段落高逸,模写潇洒,自有一种天机活 隐现出没其间。”沈颢《画尘》言其:“层峦迭翠如歌行长篇,远山疏麓如五七言绝,愈简愈入深永。”
  黄公望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之后,这位名列“元四家”之首的同乡后人王石谷和吴历,又成为“清六家”中两员,开创和确立了“虞山画派”的地位。
  我现在坐着的椅子的左侧有“唐寅系舟石”。这块黄石附丽的唐伯虎画虞山的故事也和黄公望有关。
  相传明代苏州才子唐寅(伯虎)曾顾船在尚湖上取景画虞山,一心要画出一幅传世杰作,与常熟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媲美。船至湖心,橹声矣乃中,但见山水依偎,岸柳如眉,活活一卷《山水天尽图》手卷!吴中大才子未动画笔,己有诗情,脱口吟道:“安得舟随湖水转,为君九面写虞山。”
  雇的船家是一老一少,老者年逾古稀,少者才十二三岁,对唐伯虎煞是热情。老者稳住小船,好让画家用笔。少年挽起衣袖,为画家铺纸磨墨。既然《富春山居图》画的是秋景,唐伯虎便挑选了春天来画虞山,认为春雨中的山水最能体现江南的风光。正是黄梅时节,天忽阴忽晴,那虞山随着天光的变化,而变幻不定:忽浓忽淡,忽实忽虚;忽青黛,忽翠绿;忽烟雨空蒙,忽明净开朗……把个大画家弄得目不暇接,手忙脚乱。笔下画稿一幅又一幅地换。磨墨少年忍不住插嘴,皆被老者喝止。对少年的随口点评,唐伯虎先是嫌烦,后来倒是留意起来,就让少年说个完整。听着,听着,唐伯虎再不敢轻视少年了——童言不但无忌,而且颇有丹青大义,便猜想这祖孙两个不是等闲之辈,一追问,原来老者是黄公望八世孙。哎哟,失敬失敬!
  唐伯虎当晚宿在船家家中,得见所藏《溪山雨意图》、《听泉图》和《秋山图》等,画中正是大痴道人黄公望笔下的虞山。这些作品意气恣肆而又朴实无华,是那种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由绚烂而回归得来的平淡和宁静,是那种从繁复中概括而出的疏朗和简约,整个儿透出来一种昆曲般的艺术境界。自愧不如,唐伯虎把当天所画的72幅画稿尽付一炬。唐伯虎从此再没有画过虞山。
  关于虞山山色的多变,有乾隆皇帝诗为证。这是乾隆题在王元祈《虞山秋色图》上的诗:
  虞山山色朝夕变,惟有秋光最可人。
  老笔萧萧为写照,高松落落皆传神。
  尽饶红叶争繁艳,却与白云结为邻。
  吴下年年秋不改,麓台几度参迷因。
  诗中“麓台”是大画家王原祈的号。
  荷香洲头有一尊姜太公坐钓石雕。尚湖因姜尚直钓而得名,这里是应该出现这位太公的形象的。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代末年人,据说是炎帝的后裔,其始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据说是炎帝神农氏54世孙,其祖先曾帮助禹治理洪水,受封于吕。姜尚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最高军事统帅,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读过《封神演义》的人没有不知道姜子牙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这句话有豪气。“稳坐钓鱼台,任凭风浪起!”这句话有定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姜尚是个半人半仙人物。只因姜太公钓鱼用的鱼钩是直的,就有一大半的中国人还知道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关于姜尚的直钩钓鱼,人们可作种种猜测想。有人说姜太公的直钓其实是他发明的一种新的钓鱼法——麦钓。江南人现在还用麦钓之法:钓钩是直的,但饵料还是有,用浸胖的麦粒。直钩的两端弯过来扎进麦粒,成为一张微型的弓,等待鱼来吞吃……有人说太公的直钓是作秀,是想以怪异的行为引起公众的注意,类似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将“竹林七贤”视为作秀至少是一个误读。竹林七贤的作为并不为引人注目,他们对社会真的是不在意,只顾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
  事及姜尚这样的政治家、思想家,我们更愿意相信“直钓”是姜尚修身养性的一种形式。“希腊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物的关系,印度人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哲人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余秋雨语)姜尚早于孔子老子庄子,但他的“愿者上钩”己经有关“人与人的关系”。在“暴殄天物,害虐丞民”的商纣王时代,“愿”这个关及人权的词,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哲学命题。
  “直钓”这个形式,似乎还能引导人对“过程和结果”、“选择和等待”、“实与虚”、“定能生慧”等等的人生哲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悟。“直钓”不是聪明人的举止,而是智者的行为。聪明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就像笋和竹的不一样。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这是说:道永远是不妄为的,然而又无所不能地有作为。姜太公坐在尚湖边垂钓,似乎无所作为,其实不是。在尚湖边坐下时,他早经过无数严酷的人生历练,现在他要对于纷繁的世事和微妙的人情作一番从容而深透的思考。他选择了水边。水在天地之间,水和生命相关,水和时间相像,水和思维一样无休无止,恣肆汪洋,百无禁忌……大事业需要雕琢,这就像一件珍稀的艺术品需要一个长期的切磋琢磨过程。太公要做的不是纸杯,不是陶罐,不是瓷瓶,他要打造的是“问鼎中原”的那种青铜大鼎,那种国之大器。千里迢迢来到江南垂钓,姜太公不是为了鱼,当然不是,甚至躲避商纣王的迫害也不是主要的缘由。太公直钓,钓出了他的淡定,钓出了他的从容、钓出了他的心高志远,钓出了他的腹有乾坤气度,更钓出了他拯救苍生的情怀。太公垂钓江南,为的是修养于山水之间,思谋于天下大计。在尚湖之滨默不作声的姜太公,后来以雷霆般的力量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是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典型,但姜太公垂钓的形象并不是在提示“大器晚成”。大器早成没什么不好,或者说是更好,太公垂钓的形象是在说:“功到自然成”;是在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直钓的事,你可以有你的认定,请不要去动问姜太公。他稳坐于水边,微微昂起头,微笑着,不作答。
  一些人认为姜太公钓鱼之地当在渭水,垂钓于尚湖只是民间传说,其实,此事有文献依据。常熟学者钱文辉先生考证曰:最早提到此事的是2200多年前的《孟子》。《孟子·离娄章》:“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之后,唐代陆广徽《吴地记》曰:“常熟海隅山……山东二里,有名室,太公吕望避纣之处。”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称:“常熟县海隅山,石室凡十所,相传太公避纣居之。《孟子》‘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常熟去东海近,或是。”姜尚隐居于虞山(时称海隅山)石室,即小石洞,石屋涧等处,离尚湖很近,姜尚去尚湖垂钓是很自然的事。
  姜太公渭水垂钓的传说也很有名,但其目的与尚湖垂钓并不一样。
  太公在渭水也用直钩垂钓,不挂鱼饵,且离水三尺。这样奇特的行为引起世人注意,消息很快传到周文王姬昌那里。文王派一名随从去请姜尚,姜尚不睬,连眼皮也没抬一抬,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米来胡闹!”姬昌又派一名官员去请,姜尚依然不睬,自语道:“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来胡闹!”文王意识到这必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大贤,吃了三天素,香汤沐浴,换了衣服,步行来访姜尚。这样才发生了著名的“太公八十遇文王”故事。
  这一次,太公是作秀吧?搞政治,作秀也许难免,该作还得作。
  被水抱着的荷香洲又抱着一泓碧水,是一个环形的岛。岛中的湖中又有一个小小的洲,小洲无名,杂树丛生。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又有岛,就有了俄罗斯套娃的趣味了。
  走在内湖北岸贴水的栈道上,足边“荇藻交横,芰荷半倒”,恍然如履水面。下午两点光景,阳光有点斜,水波白金一般粼粼闪烁。一条白色的小游艇在水上悠悠荡漾。划船的是一对恋人吧?他们用桨激起水来,想让湖上的几只野鸭子飞起来。这里的野鸭子见过世面,只是不顾不睬。逆光,野鸭子看上去是黑色的,小,轻盈,一副鬼机灵的样子。年轻人不管它们了,在船上接吻,小艇乘机在水面上滴溜溜地打转……
  沿着内湖的岸头走,借助铭牌上的说明,欣赏一种一种浅水植物:荇菜,陌上菜,满江红,三棱草,柳叶菜,谷精草,华凤仙,石龙芮,三白草,大漂,槐叶萍……这些名字不但贴切,还青葱生动且雅且美。“荇”,给人在草地上赤脚行走的感觉,好。“陌上”这个词是在《诗经》里发芽的吧?“满江红”干脆是个词牌名。给这些野草命名的植物学家一定有极好的文学修养。
  荇菜这种植物不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杜甫《曲江对雨》中有:“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徐志摩《再别康桥》有:“软泥上的菁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解释这个“荇”时,都会提到《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决之……”这样的注释还是让人不甚了了,还是不知道荇菜到底是什么样的菜。今天得见,一快。
  走过九曲桥,可去博雅堂和流香馆,不去,还是沿着岸线走。岸边的灌木中时有蜘蛛网栏路,小心绕开。像我这样与蜘蛛争道的游客算是另类吧。
  岸头泊着一条小船,一位瘦瘦的老汉正在喂他的三只鸬鹚。鸬鹚船上的老汉应该是瘦瘦的,但只有三只鸬鹚似乎有点不对,觉得萧条。一条鸬鹚船该是要栖七、八只鸬鹚的。忽闻对岸有哞哞之声。原来是几匹麋鹿在饮水。尚湖里养几匹麋鹿是有由头的。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就是这种别名“四不象”的鹿。
  去桃花岛。
  水陆双栖的池杉把桃花岛整个变成了一片水上森林。池杉引自美国弗吉尼亚,是一个外来的树种。池杉挺拔的姿态太像水杉,乍一看,还以为是一片被淹的水杉呢。走近看,就发现了池杉和水杉的差异——池杉主杆的下部有一个明显的膨大。查资料,知道这叫“屈膝状吐吸根”,这是池杉不怕水淹的原因之一。
  循着栈道走,以为能进入水上森林,不久就发现这只能作浅浅的领略。栈道接近的只是处于水上森林边缘地带的疏林区,大片的林子还和人隔着辽阔的水面。彼岸的林子疏疏密密,你掩我映,闪展腾挪,仿佛摆开了一个水上八卦阵,诱人深入。听得呱呱鸟鸣。定晴看时,见杉树上栖着不少鸟,好像是鹭。白鹭身姿轻盈,静态和动态都富有线条之美,在碧水绿树的背景上,洁白的羽色是那般柔和而夺目。这是鹭常常进入中国画的原因。
  以为对鹭并不陌生,不料,竹排码头上的工作人员说那只是中白鹭,而这个林子里的鹭起码有八九个品种:除了大、中、小白鹭,还有黄嘴白鹭,苍鹭,绿鹭,池鹭,夜鹭,牛背鹭……林子深处还有许多种野鸭子:绿头鸭,白眉鸭,红头潜鸭,花脸鸭,斑嘴鸭,秋沙鸭……
  赶紧花15元钱登上竹排。
  竹排向水上森林缓缓驶去……

  • 上一篇文章: 青山寺钟声

  • 下一篇文章: 母亲节的思念
  •  欢迎点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访问人次:AmazingCounters.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