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芦沟桥传来的消息 |
|
这一年,热天还没有过完就出事了。 石家院子里和和气气的,没有出什么大事。 出事的地方在芦沟桥,离这里很远,却在院子里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一天,是七月七日。 念佛的方家阿婆说:“农历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好日子。为啥今年阳历七月七,出了这种事?”说完,深深叹了一口气。 芦沟桥在哪儿? 从前,小石头和伙伴们谁也没有听说过这座桥,它在什么地方? 王老师拿着报纸,对大家说:“芦沟桥是古代一座大石桥,上面有许多石狮子,在北平的西南边。日本鬼子太欺负人了,把北平的四面八方都堵住,只留下这条路,是北平的生命线。” 芦沟桥到底出了什么事? 原来在七月七日这一天,日本鬼子开到这里来演习,制造借口说丢了一个日本兵,非要过桥到宛平县城里去搜查。 这岂不是像光棍泼皮一样,无理取闹吗? 日本鬼子要搜查,中国军队当然不答应,就打起来了。 两边的军队开打,是好事,还是坏事? 方家阿婆说:“东洋兵杀人放火,当然是坏事,真造孽啊!” 王老师低着头沉思了一下说:“打起来,也是好事。我们盼了多少年,现在就可以打回老家去了。” 孩子们更加显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乱糟糟嚷道:“打就打吧!咱们中国狮子不是好惹的,一口就把小日本鬼子统统咬死。” 什么狮子? 他们说的是“醒狮”的意思。 从前,人们说中国这样大,打不过外国,像是睡着的大狮子。现在不是“睡狮”,是“醒狮”啦,谁敢再来惹我们! 1937年,七月七,神圣的抗战开始了! 石头院子里的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少。 唉,要是赶快一下子长成大人,拿起枪,到芦沟桥去打日本鬼子。一直打到长白山、松花江,恢复东三省,送王老师、朱老师带着小宁回老家,才好呀! 整个大院子里的孩子们当中,冬娃最神气。 他说:“我的小叔叔就守在芦沟桥。他的大刀练得好。这一仗,准像关老爷一样,杀死许多小日本鬼子了。” 他说的“关老爷”,是《三国演义》里赤胆忠心的关云长。尽管关云长使的是长柄青龙偃月刀,官居刘备和诸葛亮手下的“五虎大将”之首。冬娃的小叔叔是小兵,手里只有一把短把子大刀,大家也觉得冬娃说得对。 关云长算什么?冬娃的小叔叔除了大刀,腰上还插着一个“盒子炮”。“盒子炮”是一种短把子的驳壳枪。他寄回家的照片挂在像框里,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还会有假么? 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打的都是中国人。 冬娃的小叔叔守卫芦沟桥,打的是日本鬼子。 冬娃的小叔叔,当然比关云长强! 大家空着急,没法到前线去,帮助冬娃的小叔叔打日本鬼子。也没法去慰劳守卫芦沟桥的抗日将士,就到冬娃家里,慰问李大叔和大婶。 前院、后院的孩子们来了一大堆,把李大叔的小屋挤得满满的。 大家欢欢喜喜,做了一朵红艳艳的小红花,挂在冬娃的小叔叔的照片下面。 前院一个大哥哥提笔,给他写了一封慰问信,大家都抢着签名,每人还写了一句心里话。 小石头写:“小叔叔,你还记得我吗?我也想上前线,打日本鬼子。” 方家大姐写:“见着日本鬼子就狠狠打,给中国老百姓出气报仇!” 小宁写:“小叔叔,使劲打呀!快些打到东三省,把日本鬼子赶出我的老家。” 细妹不会写,画了一个勇敢的中国兵,拿起大刀砍日本兵。她画得不像,也画得不好,不清楚,画的就是冬娃的小叔叔。她小时候,小叔叔还抱过她呢! 李大叔和大婶瞧见这样多的孩子来慰问他们,后面还跟着许多老邻居。连前院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后院的方家阿婆也拄着拐杖来了。大家说些称赞冬娃的小叔叔,慰问李大叔一家子的话。李大叔和大婶欢喜得合不拢嘴,从来也没有这样高兴过。 家里有人打日本鬼子,李大叔在街上拉黄包车也很神气。 他回了家,和大婶商论,给弟弟写一封信。叫他在芦沟桥好好打敌人,不要记挂家里。 其实,院子里的孩子们早就给他写信了。 王老师、朱老师和小宁全家也写了一封。 王老师在信里说:“小兄弟,神圣的抗战开始了。你在前线杀敌很光荣。直捣黄龙,还我河山,建立岳飞那样的功业吧!” 慰问信一封接一封寄出去,日子一天天过着,却得不到回音。 每天,小石头和冬娃都站在院子大门外面盼呀、盼呀,盼望小叔叔的回信。 可是,每天老邮差骑着嘎吱、嘎吱的破自行车来的时候,总是摇了摇头,抱歉地说:“今天还没有啊!别性急,总会有消息的。” 小石头的爸爸对他们说:“你们急什么?小叔叔在打仗,哪有时候给你们写信。” 话虽是这样说,他自己的心里也有些不踏实,悄悄对小石头娘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时间这样久了,为什么像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 其实,报纸上已经传出一些消息了。 芦沟桥打了十几天,守卫的二十九军一个团,接到撤退的命令,只好含着眼泪离开了洒满热血的阵地。 北平被敌人包围了。 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和许多官兵一起壮烈牺牲。 一个不祥的预兆,悄悄钻进大家的心里。只不过大家都忍着,没有在嘴里说出来。 只有院子里的孩子们还欢着,伴着朱老师的风琴,唱起一支刚学会的新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这只歌真痛快!真解恨! 当他们用尽气力,齐声唱到最后一声“杀”的时候,仿佛自己也抡起一把亮晃晃的大刀,和冬娃的小叔叔一起,朝日本鬼子的头上砍过去。把一颗颗血糊糊的敌人的脑袋,砍得像西瓜一样在地上乱滚。 “小叔叔的刀法好,不知道已经杀了多少鬼子兵了。” “一百!” “一千!” 孩子们纷纷议论,兴奋地谈论着。在他们的想像中,冬娃的小叔叔一刀砍一个,必定已经杀了许多日本鬼子,比关云长的功劳大得多啦! 这些时候,随着前方开仗,南京城里的孩子们都掀起了一股练武热。 小石头央着爸爸,带到到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城里的一处古迹,附近也是一个热闹的旧商业区。小石头买了一把大刀。李大叔拉车顺路,也给冬娃买了一把。虽然都是木头做的,上面涂了一层银粉,拿在手里却也是亮光闪闪的,像是真刀一样。刀把上吊着一块小红布。挥舞起来,银光映着红穗子,真神气啊! 两个孩子挥着大刀,嘴里唱着《大刀进行曲》,整天在院子里砍来砍去。细妹看着直拍手。小宁拿着爸爸的尺子当大刀,也参加进来,和两个男孩子一起砍杀想像中的日本鬼子。 就这样,石家院子在兴奋和焦虑中,又过了一些日子。 有一天,骑破自行车的老邮差终于送来了一封信。 他停下来,把手里的信一扬,大声喊道:“李师傅,信来啦!” 这是北平前线来的信。 老邮差在石婆婆巷送了十多年的信,对老街坊们都熟悉了。他也认识冬娃的小叔叔,停下自行车不走,等着想听信里传来的消息。 听说前线来了信,冬娃和小石头都提着木头刀,和小伙伴们一窝蜂跑了出来,伸手想抢这封盼了很久的信。 收信人李大叔拉车出去不在家。李大婶不识字,两手激动得发抖接过来,请王老师念给大家听。 王老师看了一眼信封,不由就心里一怔。 信封上写着冬娃的小叔叔的部队番号,寄信人怎么会姓陈? 他沉住气,没有吭声,连忙拆开信一看,就一切明白了。 信是这样的: “李大哥、大嫂: 我是你们的兄弟的战友。 我以十二万分沉痛的心情,向你们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 王老师低声念到这里,李大婶就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们都哇地一声哭了。老邮差忘记自己还该去送信,也站在旁边跟着直抹眼泪。 在一片呜呜咽咽的哭声里,大家只听见这样几句话: “他非常勇敢,在芦沟桥上,用大刀接连砍死了七八个敌人。 他倒在桥上,没有后退一步。” 好一个热血男儿! 好一个石家院子里走出去的抗敌英雄! 李大叔拉车回来,听见这个消息,热泪迸流,愣了老半天。 他没有放声痛哭。闷着头,咕噜噜喝了一大碗酒。再把一碗泼在地上,趴下给兄弟的照片磕了几个头。嘴里说: “好兄弟,慢慢走好!你不枉姓了一个李。当哥哥的,起誓要给你报仇雪恨!” 报仇! 报仇! 这笔血债,一定要叫万恶的日本强盗偿还。 前院和后院,响起一片悲伤的哭声。 孩子们愤怒地叫着、骂着,一个个早就哭成泪人儿了。 朱老师立刻做了一朵大白花,放在冬娃的小叔叔的照片面前。 照片下面,还有一朵大红花,怎么办? 李大叔哽咽着说:“留下吧!他为国杀敌,是喜事。一个赚了他一打,了不起啊!” ※ 今天北京还有两条佟麟阁路、赵登禹路,纪念这两位首先倒下的中国将领。芦沟桥还保持着原貌,永定河水依旧呜咽不息,向人们诉说着70多年前壮烈的一幕。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