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司马光曾称颂“三世辅臣,德高望重”之人,指的便是他。 富弼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后来知识渊博,加上举止豁达、气概不凡,以致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这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被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的大片领土。朝廷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来结盟友好的历史,劝说契丹君主放弃割地的要求,经他努力,成功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出使,正逢女儿得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归国以后,朝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先后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他都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富弼为人恭谨慈和,即使当了宰相以后,也从不以势傲人。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当官几十年,威望很高,口碑极佳。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长期隐居洛阳。一天,他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市民发现,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跟随观看,使热闹的一个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由此可见富弼名望之大。 “三世辅臣,德高望重”,司马光的这个评价是符合事实的。
【出处】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解释】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来称颂年老而有名望的人。 【难字】德:品德;望:名望,声望。 【近义】德隆望尊 【反义】德薄能鲜 【用法】是称赞有相当地位,和上了年纪的老人的用语。 【例句】这位被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列为我们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诞生之家,根本不让路过者知道那是一所什么房屋,没有纪念碑,什么也没有。――周而复《马克思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