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手下的一员猛将。李陵擅长骑射,深谙兵法,深得朝廷上下信任。汉武帝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 不料,李陵在一次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之下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火冒三丈,认为李陵给汉王朝抹了黑,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太史令司马迁面对大家对李陵的怨恨,勇敢的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况且,他以前多次不顾个人安危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周旋,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怕死,而是想等待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对李陵的分析和评价完全符合情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破坏男子生殖器或女子生殖机能的酷刑)”。 后来,汉武帝还处死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痛心疾首,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近义】赴汤蹈火 【反义】贪生怕死 【用法】形容在危险面前,勇往直前,不顾虑个人安危。 【例句】工作人员在冯均的带引之下,走在群众的最前面,奋不顾身地扑火抢险。――陈残云《山谷风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