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以“智”者形象著称,然而他自己并不认为唯有他最聪明,所谓“集思广益”正是他提出来的。 蜀国的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他实际上成了蜀国政权的主持者。 丞相府里有一个办理文书事务的主簿官杨文,对诸葛亮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的工作作风提出意见。他对诸葛亮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应有不同的分工;并举出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来劝导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和具体事物,少插手一些鸡虫得失的小事,把有些工作分配给属下去做,自己集中精力,着重抓军政大事。 诸葛亮认为杨文的话说得十分中肯,很感谢杨文的劝告和关心,但他总觉得重任在身,轻易交给别人办这办那不放心,许多事情不得不亲自处理。 后来杨文病死,他非常难过,痛哭了好几天。 为了鼓励下属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了一篇文告,号召大家主动发表政见,有不同意见也不要紧,可以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在文告中写道:“丞相府鼓励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自以为是,能耳听八方,采纳各种意见,从而使他在朝野上下人们的心目中,赢得了极高权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解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难字】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 【近义】群策群力 【反义】独断专行 【用法】此语形容人行事不偏执己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 【例句】只要坚持文艺民主,集思广益,规划是可以制定出来的。――矛盾《解放思想,发扬文艺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