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
|
【故事】 公元23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因病去世。他16岁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皇位,称后主。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即位初由于丞相诸葛亮等人的辅佐,还能很好治理国家。后来由于辅佐他的人先后去世,自己又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因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国势日益衰弱。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下绵竹,大军直逼成都。刘禅投降,当了俘虏,蜀汉灭亡。 不久,魏帝曹奂让刘禅搬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并封他为安乐公,给予他很多赏赐。刘禅对此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在异国他乡重新过着享乐生活。 当时,魏国的大权掌握在晋王司马昭手中。一天,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特地叫人为他表演他的故乡蜀地的歌舞。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十分难过,有的还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全无亡国之恨。 司马昭见到这种情形,私下对一位大臣说:“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如此看来,就算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 司马昭故意问刘禅说:“你还思念蜀地吗?” “待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刘禅回答说。 过了一会,后主起身上厕所,原在蜀汉任职的一个官员跟到廊下,暗地里对他说:“今后大将军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地,您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这样,您也许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 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不是还思念蜀地,刘禅照那个官员教的说了,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 不料司马昭已知道有人教刘禅说这样的话,听后哈哈大笑,当场点穿,刘禅只得承认下来。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近义】乐而忘返 【反义】安不忘危 【用法】多用来形容人因流连外面的快乐气氛,连回家也忘记了。 【例句】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