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迁之教sān qiān zhī jiào |
|
【故事】 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从小让孟子颂诗读书,知人论世。孟子的“仁义”思想是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出殡、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于是,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哭啼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此很生气,认为没有出息,不利于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城里没有墓地,环境变了,孟子再也没有玩埋死人游戏了。孟母开始要儿子熟读《论语》,向孔子学习。刚开始,孟子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但日子久了,他的心思又定不下来了。原来他家处于闹市,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绝于耳,听着听着,他读起书来就谈不上专心了。接着,他和小伙伴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发现以后,觉得这儿的环境还是不利于儿子的成长,很难让儿子集中精力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馆对面居住。 学馆那里经常书声琅琅,一派读书气氛。孟子果然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馆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如何学习,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即周代传下来的有关祭祀、朝神等的礼仪)的。回到家里,竟也模仿起来。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游戏,不禁板起了脸。听了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顿时眉开眼笑。不久,她将孟子送进学馆,让他系统地学习《诗经》、《尚书》,孟子长进更快了。后来,孟子成为了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大师。 孟母三次搬迁,全为了儿子的成长能有个良好环境,这在历史上和民间都被传为佳话。
【出处】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解释】为选择环境搬家三次。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难字】迁:迁移;教:教诲。 【用法】多用于形容父母为培养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 【例句】为了使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老李费尽心思,将儿子从普通中学转到重点中学,其良苦用心可比孟母的“三迁之教”。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