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春秋时,鲁国有个名叫孙休的人,经常与他老师扁庆子商讨修身处世的学问。 一天,他又来到扁庆子家,进门后就唉声叹气地说:“我的命运真不好。在田里种庄稼,却年年收成不好;到朝廷去做官,又遇不到贤明的君主;我被流放到乡间,还要遭到乡官的嫌弃。我有什么过错得罪了老天,才遭到这样的厄运?” 听了孙休的话,扁庆子十分同情,安慰他说:“你不知道圣人是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吧?他们非常清高,所以能忘记腹中肝胆的存在,对外面发生的事情能看见了装作没看见,听见了装作没听见,心胸中坦坦荡荡,一粒灰尘也没有,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 接着,扁庆子谈到了孙休:“可是你呢,尽想着俗人的事情,处处表达自己的欲望,炫耀自己的才能又是那么明显,就像高举着太阳和月亮行走那么明白清楚。这怎么能与圣人相比呢?你的身体长得很完全,五官一个也不少,生下来后没有因为疾病或天灾变成聋子、瞎子、跛子,又生儿育女,享天伦之乐,这不是已经很好了?难道还有闲工夫埋怨老天吗?我劝你快回家去吧,别再白费精神啦!”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解释】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难字】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 【近义】水落石出 【用法】多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都已披露出来,暴露无遗。 【例句】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