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和丑的 |
|
鱼类和人类一样,有长得俊美的,也有长得丑陋的。 生活在热带海洋中上层水域的鱼,尤其是珊瑚礁周围的热带鱼,都长得比较漂亮。这也是“水土关系”吧。因为这些水域里,海藻五颜六色,海花红白相间,象是一座水中花园,加上碧澄的水,蔚蓝的天,五彩缤纷的云影,更使得大海色彩斑斓。为了适应这个多姿多彩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的鱼类也给自己穿上了花花绿绿的外衣,以保护自己不容易被敌害发觉。 长得又大又漂亮的,要算是鹦鹉鱼。 鹦鹉鱼体型和鲤鱼差不多,一般重二、三公斤。鱼体的颜色多是青绿色。就因这一身绿衣裳,人们又叫它为“青衣鱼”。不过,在它的青衣上,往往“印染”了粉红色、朱砂色、紫色的花斑,在鳍上还“镶”有一行行或蓝或紫色蛇条纹,象是一个体态丰满、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漂亮姑娘。 可惜,它的牙齿不美,不美的牙齿偏偏还是鹦鹉嘴似的板牙,由上颌包住,象人的鹰钩鼻子;另外一副是咽部的咽齿。板齿犀利,觅到小动物、贝壳,海藻,只要一咬一凿,就会使其断碎,再将它们咽入口中磨细就是。两副牙齿,各有分工,细咀细嚼,消化就容易了。凭那外表看得到的鹦鹉嘴,人们还叫它“鹦嘴鱼”。 鹦鹅鱼还有个特点,就是夜里睡觉的时候,嘴里会象蚕那样吐出细丝,给自己织一件“睡衣”,包住自己蒙头大睡。天亮了,它醒来了,“睡衣”也丢下不要了,到晚上又重新织一件新的。就靠着这“睡衣”和一身绿保护色,它在绿色的海藻里,碧绿的大海里,一代又一代地生活下来。 如果说热带水域的鱼类长得漂亮,那么,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海鱼类就显得丑陋得多。 在海洋深处,太阳光逐渐被水层吸收,到了底层,甚至任何光线都没有了。要适应这个漆黑的环境,不使自己被敌害发觉而被消灭,又要便于接近猎取对象,它们的体色一般都变成黑色、褐色,紫黑色,按照作家的形容,该是“一身黑黝黝的皮肤”了。 要在黑暗海底运动,觅食,寻找同伴,它们只好自己随身带上“电筒”。偶尔,也会有几丝光线从水上层射下来,为了利用这难得的光线寻找食物和同伴,它们的眼睛长得又大又突出,象金鱼中的鼓眼泡。有种银斧鱼,跟睛长在头部上侧,象是竖直向上照射的两支电筒,它就是借上层射入的微弱光线,形成立体视觉。有些鱼的眼睛变得很小,有些鱼的眼甚至只是装象,其实看不见东西。 眼睛看不见,触觉器官却特别发达,就象瞎子的手会摸索一样。鱼没有手脚,它们的背鳍、腹鳍、尾鳍就演化成各种形状的触须,有的如几根细长的鞭,有的好象长在嘴下边的一撮“胡须”。有一种象狮子鱼,龀牙咧嘴,瘦骨嶙峋,身子变成一片薄薄的羽毛形状,尾鳍、背鳍和腹鳍象是细细的羽毛,胸鳍则成了嘴下的胡子,颇有点“老头鱼”的模样。 荒寂的深海,浮游生物和海藻不多,小鱼虾也少,它们很难找到食物,过着吃一顿饿几天的苦日子。因此,深海鱼类的消化系统也变得既能饱吃,也能挨饿。象黑大口鱼,嘴长得很大,身体却很小;叉齿鱼的胃特别大,能伸能缩;囊喉鱼咽喉部有个特别大的囊,身体却细长如带鱼,若捕到猎物,可以放在囊喉里贮存。 深深的海底,水每增十米,就加大一个气压,鱼类长期在巨大的压力下生活,身体构造也发生了变化,鱼骨又薄又轻,体内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液体,这样能使体内外压力保持平衡,在深海里游动自如。 在所有丑陋的深海鱼类中,最丑的要数毒蛇鱼。它几乎集中了深海丑鱼中的丑陋之处,乌黑的皮肤,瘦小的身材,嘴下有胡须。最丑的是一张大嘴,上下两排稀、长、尖的牙齿。嘴一张开,象是河马,那两排牙齿,象两排上下相对的钢钉,大有一口吞下鲸、象的气势。 毒蛇鱼常在晚上游到水面猎食。如果漆黑的夜里,在迷迷茫茫的海上,看见一道道红色或桔黄色的闪电,在海面上疾飞而过,那就是毒蛇鱼在猎捕食物。它身上发光,游动时,远望就如闪电一般。它摄食从不咀嚼,利牙一咬住猎物,就吞下肚腹。它的胃能伸能缩,能装得下比本身还大的食物,和陆上的蛇类一样,所以人们叫它是毒蛇鱼。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