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儿童文学生态意识|人与自然的融合|动物传奇故事
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儿童读物促进会联合主办的“沈石溪动物小说新作研讨会”在浙师大红楼举行。我校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彭懿博士、陈钢博士,研究院教师赵霞、徐静静,人文学院教授韦苇、周晓波,副教授常立博士、钱淑英博士等儿童文学研究者,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远涛,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少年儿童出版社顾问周基亭、编辑梁燕,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我校客座教授桂文亚,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我校兼职教授孙建江,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恩黎,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等儿童文学界人士,以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学科研究生、本科生共六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继《腰门》、《小猪大侠莫跑跑》、《1937•少年夏之秋》之后,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举办的第四次“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研讨会”。会议由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主持,他在会议开始时强调,对作家作品的研讨应始终秉承一种“纯粹的学院批评精神”,即“以学院的立场、以独立的立场、以人文关爱的立场,自然平等地对话,对作家作品进行有深度、有意义、有建设性的探讨,建立一种良好的研讨风气”。 素有“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之称的沈石溪是国内知名的动物小说作家。此次他带来的《白天鹅红珊瑚》和《黑天鹅紫水晶》这两部作品,突破以往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挑战自我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与少年儿童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淘淘书系”中的《狼世界》和《狼王梦全本》相对应的两部新作。 来自宁波工程学院的我校校友陈恩黎博士首先发言。她从《黑天鹅紫水晶》出发展开分析,认为这是一种特殊文本的越界写作,是跨文化、跨地域的一种“异托邦的冒险”之旅。她从多重象征符号的角度,旁征博引,分析出象征天堂的白天鹅与象征地狱的黑天鹅之间形成的鲜明对照;同时,她对文本的线性前行、双头并进的叙事技巧以及文学作品具有的深广意义等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讨。通过与《小鹿斑比》的比较,她还提出,新作存在的情感越界有时使作品阅读出现裂缝,失去了语言应有的弹性;而在语言方面,她建议作家考虑删除一些不必要的“限定词”以使行文更从容。 我校周晓波教授从作品创新这一角度对沈石溪新作予以了一定的肯定,她认为,在题材方面,作家大胆尝试将“非常不熟悉的、别人常误解的”题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动物小说中,以一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示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变迁,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在艺术手法方面,作家很注重长篇小说的结构设计、视角转换等。同时,她也指出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作家对于题材的不熟悉,小说在资料运用上出现了堆砌的现象,因此,如何处理好小说知识性与故事性的关系将是作家创作面临的一大问题。 我校钱淑英博士以身边的孩子阅读沈石溪以往作品和新作的不同反应出发,对作家身份由“当年动物世界的闯入者”到“时下拿着望远镜的动物学家”的转变进行深思。她指出,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我是动物学家”的“声明”阻断了正常的叙述主流,进而提出了“小说创作如何做到让人相信”这一问题。此外,她对新作中的叙事策略问题也做了一定的剖析。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梁燕从出版者的角度出发指出,国内外的动物小说范本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因此,编故事者和讲故事者应具有强大的引导力,积极当好引导者,牵引孩子提升阅读旨趣。 我校人文学院常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了沈石溪新作的三点启示:一、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契约是作家进行自由自在创作的很好方式,这样作品就不会存在动物学家介入与否的矛盾,也不会让人觉得不可信;二、叙事策略上追求细节真实,强调写作也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三、作家首先应该追求“大魔法师”的效应,而不仅仅只是讲故事的人和教育者。 作为沈石溪动物小说在台湾出版的第一位推荐人和出版人,桂文亚女士从两个角度对这两部新作提出了严肃而有意义的质疑:一、作为“动物小说之王”,小说里的沈石溪是否就是称职的“动物学家”;二、新作中对于两性意识的过度渲染和张扬,具有男性沙文主义色彩。 我院赵霞老师从文本出发,认为新作引入了西方冒险小说的创作技巧,但在“双线线索”中,读“羊皮卷日记”与现实世界两条线索之间应有的相互影响关系缺乏表现。此外,她提出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如能将叙述者设置为平常人和普通人的身份,或许更有益于驾驭此类创作。 同样身为作家的秦文君对沈石溪坚持自我创作风格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且认为《黑天鹅紫水晶》在空间上开拓题材,作为作家的一次实验创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儿童文学评论家周基亭认为,动物小说创作中应具有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和人的情感色彩。相比《白天鹅红珊瑚》,《黑天鹅紫水晶》文学性更强;相比以往沈石溪作品中凶猛大型的动物形象,新作基本上以温柔小型的动物为主角,且具有丰富的传奇色彩。 我院彭懿博士以一个拥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的儿童文学作家的视角,对作品中的动物虚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表达了对作者极强的故事编写能力的欣赏与赞叹。 我校韦苇教授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指出,当今作家创作不能以西方的一切标准来看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创作,并对沈石溪坚定的创作立场持肯定态度。 我校儿童文学研究生孙昱、齐童巍、夏珍珍也分别从各自的阅读体验出发,表达了对于沈石溪新作的理解与解读。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远涛认为,沈石溪动物小说新作的出版为作家的文学创新提供了借鉴,对动物小说的繁荣具有重大意义。他同时指出,能倾听儿童文学界的批评指正、能倾听读者的声音,是激励作家创作和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此次作品研讨会的意义。他指出,此次研讨会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大家都能够在认真阅读、深入文本的前提下,就作品进行艺术的剖析与学理的探讨;二、大家都在阅读中倾注了认真的思考,研讨过程充满观点的碰撞,显示出自由交流与坦诚对话的勇气;三、研讨的过程真正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肯定与批评毫无做作,自然流出,自然交融。 会议最后,作家沈石溪对此次新作研讨会发表了感言。他诚恳地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浙师大儿童文学学科的敬重之情。他表示,对于自己能够亲身聆听这样一次自由、坦诚的研讨,并与各位参与研讨的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他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此次研讨会上大家的发言提供了许多启示,他希望能够借着这些启示的力量,在动物小说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