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华清和他的幽默童诗 |
|
蒲华清长期和孩子朝夕相处,拥有丰富的儿童生活经验,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庆教师中崭露头角的儿童诗作者之一。此后他调入重庆出版社少儿编辑室从事少儿读物的编辑工作,大大开阔了视野,密切了对作者状况和读者需求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观念。蒲华清的"幽默童诗"探索已出版诗集7种,作品多次获奖,选入多种小学语文教材。 扩充题材是蒲华清童诗几十年创作实践发展的突破口。大概20年前我在《论儿童诗的创作--兼评蒲华清〈注音童诗100首〉》中,论及他最初出版的两本童诗:"《注音童诗100首》在创作实践上较《校园朗诵诗》有了更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两点上:一是题材的扩展,二是思路的延伸。出现在诗中的孩子形象,眼光不再停留在校园、家庭、课堂、游戏,也审视大自然,也关注大社会。"他稍后发表的组诗《在大西北写的小诗》,更进一步显示出这种扩展不是孤立区隔的,而是彼此交融灵动的。如其中这样写到《草原》:"我们的草原真宽广,/像个特大特大的足球场。/无论白天和晚上,/足球赛进行得真紧张--/那落下又升起的太阳,/和那升起又落下的月亮,/不就像闪闪发亮的大足球,/被一脚踢飞到天上!"诗人用奇妙的联想将校园足球赛和西北大草原交融起来,使雄伟的大自然变得亲切了,温馨的童趣变得宽广了。 与时俱进的题材扩展带动了蒲华清对各种流行儿童诗诗体艺术特点的比较研究,他试写过多种童诗诗体,最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把"幽默童诗"作为童诗艺术表现上的突破点,并逐渐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关注现实,题材丰富多彩。前些年社会上流传的"小皇帝"现象,他不但写出了真切反映这一现象的系列幽默诗,还进一步指出其根源在于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如《小军军看电视》:"不管爸爸看赛球/哪顾奶奶正听戏/嗒的一声换频道/都跟他看《西游记》/是谁这样不讲理/军军这个小皇帝"。这首简明生动的童诗传诵一时。看到小学生负担过重,他的幽默童诗也为孩子们及时做了代言人,呼吁老师注意减压。如《差点把我四等分》真令人感同身受:"打了下课铃/还是玩不成/老师门口站/又要来捉人--/数学老师叫/快交作业本/语文老师喊/快去背课文/常识作业要重抄/英语又喊去正音/四个老师都拉我/差点把我四等分"。童诗镜头不仅对着家庭学校,也不放过社会环境和成年人怪象,如同样具有童趣吸引孩子好奇心的《有个叔叔真好笑》:"有个叔叔真好笑/不集邮票集车票/去公园,看熊猫/全家车票他都要/去乡下/看姥姥/长途车票宝中宝/地上有张脏车票/叔叔一见眯眼笑/你猜这是为了啥/秘密我可全知道/他在单位常出差/为公为私都报销/全家公费常旅游/叔叔一点不害臊"。除了满怀童真对现实的真切描述外,近年他还增加了运用动物寓言巧妙折射社会现象的写法,涉及的面更广阔深入,背景的交代却更简洁了。其次,蒲华清幽默童诗力求实现"趣"与"味"二者兼顾,让读者不仅读时兴趣盎然,读毕还有余味可品。他的童诗节奏明快、韵律铿锵、生动活泼的儿歌体诗句,形象凝练、童心突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有过多年童诗创作历练的蒲华清,为何如此钟情幽默诗?在当代儿童教育中,幽默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素质,而被视为克服孩子常见的逆反心理的奇招。幽默的批评启人自觉,幽默的表扬促人坚定,蒲华清幽默童诗深明此理,亦不乏佳例。《小军军看电视》和稍后的《看电视》恰好是鲜明的对照。两诗都是反映家庭中因看电视产生的矛盾,由于不同的处理态度而结果迥异。《看电视》或许是《小军军看电视》的后续正常理想发展,以集体的统筹关注到每个家庭成员的需要,这一种处理法也附带揭示了客观条件不足情况下"相争则不足,互让则有余"的哲理,这首诗不仅是幽默的表扬童诗,而且是幽默童诗更上一层楼的佳作。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