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对孩子的心灵养育 |
|
“让鲜花开遍这块园地”—1953年,由宋庆龄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的《少年文艺》杂志在上海创刊。作为新中国第一本少年文学期刊,她在时光的隧道中摸索前行,用年轻的步履见证纯文学的执着与追求,用纯净的文字记录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崛起与成长。 今天,《少年文艺》杂志邀请秦文君、梅子涵、周晴、任大星、圣野、沈石溪、周锐、刘保法、殷健灵、张弘等从这片园地走向更宽广的创作世界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以及几代读者代表共同庆祝60岁生日。 这本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年轻而稚嫩的心灵共同成长的文学读物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瓶颈,在这个网络新时代,阅读已然显得奢侈,文学本质却永远不会走远,执行主编谢倩霓告诉记者:“像《少年文艺》这样的杂志,以及所有高品质的文学作品,对孩子心灵的养育功效,远远胜过急功近利的成绩提高作用。” 黄金时代: 发掘作家,点亮儿童阅读 六十年转瞬峥嵘岁月,一朝回眸日月光华—多年以来,《少年文艺》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和建设的园地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见证了儿童文学大花园里一季一季蓬勃的盛开。在这里,新中国第一批儿童文学作家意气风发地上路了,他们带来了《“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1956年)、《猪八戒回家》(包蕾,1961年)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里,一批一批少年作者怀着朦胧的梦想和美好的向往出发了,张抗抗、韩少功、陈丹燕、韩寒中小学生时代的习作都曾问世于焉;在这里,儿童文学题材的禁区曾经一次又一次被冲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带来关于好学生标准的重新思索和探讨,《今夜月儿明》(丁阿虎)、《啊,少男少女》(张成新)带来少男少女朦胧而美好的情感,《独船》(常新港)带来人性恶的挖掘和揭示;在这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文学的瑰丽盛典徐徐开启,秦文君、沈石溪、梅子涵、郑渊洁、葛冰崭露头角的儿童文学主力作家一一亮相;当然还有更年轻一代的新生代作家饶雪漫、郁雨君将他们的处女作或代表作交给了这里…… 著名作家秦文君动情地回忆了她作为一个年轻作者时《少年文艺》给予她的扶持,儿童经典阅读的“点灯人”梅子涵感慨说,《少年文艺》是一艘大船,带领着数代儿童文学作家们奔向文学的大海,给数代小读者带来了一盏又一盏明亮的文学之灯。“《少年文艺》培养了我。”任溶溶说,“我经常到学校和少年宫给小朋友讲故事。有一次我编的故事被《少年文艺》的编辑钱景文听到了,她让我把故事写出来,还特地空出版面等着刊登。我就一口气把故事写完了,才半个钟头不到,这就是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从我这个例子,可以想见《少年文艺》是如何热心地帮助作者走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作家沈石溪自1983年起,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42篇小说,当年刊载在《少年文艺》上的《退役军犬黄狐》,曾收获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的喜爱,成为他最受读者欢迎的动物小说。殷健灵则是因为编辑的鼓励,坚决而笃定地走上了儿童文学的道路,“《少年文艺》改变了我的人生”,她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读者作者的心里话,也道出了经典对一个人一生所能产生的巨大力量。 “记忆中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我和好朋友放了学冲向邮局旁边的书报亭,摸出皱巴巴的3块钱,只为买到最新一期的《少年文艺》。”一位读者回忆说,“虽然那时候没有电脑、IPAD、PSP,但《少年文艺》给了我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会看上好多遍。” 遭遇瓶颈: 老师只问对作文有没有帮助 如今发行量持续在十几万份的《少年文艺》,虽然仍在期刊发行中堪称佼佼者,但已不复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行106万份的盛况。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属于它的瓶颈期。“网络文化侵占了现在孩子太多的时间。”谢倩霓说,“更致命的是,对孩子阅读习惯和口味上的伤害。网络阅读会让阅读者肤浅、躁动。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拥有这样的阅读习惯和口味,将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面对纸质阅读安静的思索和心灵的感受。说实话,我自己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孩子读高一,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带《少年文艺》看,孩子也非常喜欢看,但她对手机和电脑的热爱还是很强烈的,她在业余时间里分给阅读和上网的时间大概是一半对一半,这已经是一个从小热爱阅读也有这方面家庭熏陶的孩子的比例了,一般孩子的时间分配,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冲击之下,虽然每个月仍然能够收到不少投稿,但以前业余作家、文学青年蓬勃的创作热情却很难再觅踪影,现在主要是靠专业儿童文学作家的投稿和约稿。而相对的,虽然也维持了巨大数量的儿童读者,但现在的孩子对《少年文艺》的热情,也不复他们祖辈、父辈的深厚:“我们有一次搞活动,六七十岁的老读者,还能颤颤巍巍地拿出他们珍藏的当年的杂志,这在现在的孩子们中是很难想象的。”杂志工作人员透露,“毕竟,如今的刺激点太多,也太新了。” 让谢倩霓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次在学校的宣传演讲,“学校的老师见了我就问:"看了你们的杂志,会对写作文有帮助吗?"在谢倩霓看来,纯正的阅读带给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附带的,而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则更为巨大,“那么多知名作家与你分享他的人生体验,这对孩子的震撼是深层次的。况且,经常阅读这样品味比较高的文学作品,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增强—学习的本质,不就是理解吗?再者,热爱文学的孩子往往心灵比较纯净,而学习,正需要一颗纯净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心灵。” 期待发展: 保持品质,“外衣”贴近当代 如今,在儿童文学领域“同台竞技”的还有《儿童文学》、《江苏少年文艺》、《读友》 等等杂志,《少年文艺》主编周晴认为,《少年文艺》 虽不再是一枝独秀,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少年儿童读者群来说,这样的老牌少年文学期刊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希望在新的起点上,杂志会更加贴近当下的少年儿童,为他们提供更优秀、更纯净的儿童文学作品。 谢倩霓表示,《少年文艺》 将始终坚守纯正的文学品质和对人性的真善美的践行,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不平凡的文学道路。而在“外衣”上,儿童文学作品描写的内容可以更贴近当下的孩子:“比如一些道具的变化,以前可能是笔友通信,现在完全可以是网友聊天。” 此外,针对《少年文艺》的团队老化问题,谢倩霓也建议:“我们希望能把传统的发行方式和新媒体结合起来,更多地让读者参与和互动,更直接地面对校园和读者。”据悉,目前,《少年文艺》 的年轻编辑也同时兼任博客和微博的运营,而当当网更看中了这支老牌劲旅,以季度打包的方式参与渠道销售,其电子版权也已经由龙源期刊网拿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好的东西,更需要好的舞台,好的吆喝。” 在“做大蛋糕”方面,《少年文艺》还与社会力量合作,发起了"周庄杯" 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等系列活动,给少年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写作才华和发表优秀习作的舞台。 与此同时,《〈少年文艺〉60年金品典藏书系》 也将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小说作品选集六卷、童话作品选集两卷、散文作品选集一卷、诗歌作品选集一卷。 |
|
|
|
欢迎点评: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9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