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讯息|
近日,在上海教育新闻网上读到一则新闻《学生当校长最想做什么?世外小学调查引人深思》。在世外小学的调查中,孩子们发表了不少意见,如:学生有成绩手册,教师和校长也应该有成绩手册,改革上课时间,购买真正受儿童欢迎、为儿童喜爱的课外书,不必强求天天穿校服等等。 我们的孩子是聪慧的,是有思想的,是会思考的。他们思想的光芒并未被应试教育的疾风苦雨所掩盖,如此的熠熠生辉! 在孩子们所提的意见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即:“如果我是校长,我会将考卷上的分数制改成等级制,A、B、C、D档。” 事实上,以我所在的城市来说,多年以前,我们就已开始推广等级制评价体系,写在成绩册上的成绩是优、良、中和合格。这套体系在其初初实行时,如春风如暖阳,使得许多的孩子、家长内心充满了欣喜与希望。可渐渐的,等级制变得名存实亡了。 家长们开始不满足于成绩册上的等级了,他们还是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分数。有些家长,不仅关心、重视、在意自己孩子的得分,也很关心、重视、在意别人家孩子的得分,正如调查中小朋友所说“妈妈们会因为几分的差异比来比去。”为什么?因为这些家长们把其他的孩子都当成自己孩子的对手,当成自己孩子在小升初中将“狭路相逢”的竞争者,有些过激的家长甚至会将其他的孩子当成自己孩子前行路上的拦路虎或是绊脚石。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班级、年级、全区乃至全市的同年级小学生中更具竞争力,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为自己的孩子找一对一的家教,加大孩子学习的难度;他们还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考试,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去争取大大小小的荣誉。更有甚者,让自己正在生病的孩子出入不同的考场,带病参加比赛!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让孩子小升初时能够上一个理想的中学。为了这个目的,家长们愿意吃一切苦,做任何事,付出时间、精力、金钱…… 我列举家长们的这些所作所为,绝不是为了批判,只是想反思一下:这些现象背后,原因何在,以及如何改进。 这些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所谓名校,往往占有更多的优秀师资、更多的教育机会、更优惠的升学条件,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足以吸引任何一位家长想尽办法吃尽苦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以便享有这样的师资、机会与条件。不仅小升初,之后还有初升高,还有高考,都是需要横向比较的,都需要争取好一些的教育资源,常常一分之差,就是天上地下,所以家长们也是很无奈的。 我们能指责家长吗?完全不能! 要想改变不均衡的现状,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若干年前,优秀师资的流动就已提到教育目程上来了,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实行,优惠的升学条件也依然仅为名校所独有,要想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更为合理的、较为公平的分配制度,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唯有在现有的这种分配制度下,从自身入手,有所改变。正如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所说:“我们必须用理想主义者的态度激励自己去学习、奋斗、钻研,但是决不用理想的标准要求现实社会。这样,心就容易宁静。”家长们需端正心态,以相对平和的方式,引领着孩子们努力、上进。在孩子失败时多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在孩子停滞不前时耐心地等待。告诉他们,一时的失利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完了,同样,一时的胜利也并不意味着今后将一帆风顺,人生的道路很漫长,远方会遇到什么,谁也不知道,唯有走过去,去面对,去承受,去经历。 更重要的,是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去思考,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他们到底希望得到何种切实的关怀,他们最期盼、最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什么。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种树必须“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如此,育子也如此。顺应孩子的天性,听取他们的意见,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对他们的教育,必会更利于他们学业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