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讯息
《小喇叭》这档儿童节目不知道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可能是唯一一档能够成为60后、70后和80后共同话题的节目。与70后、80后不同的是,90后怀旧的盒子中既装着弹弓和水枪,也装着七龙珠、忍者龟和樱桃小丸子,还有极品飞车、泡泡堂和恐龙快打,却独独没了“小喇叭”的一席之地。已经年近花甲的《小喇叭》真的被孩子们抛弃了吗? 辉煌于表演和内容 如果把《小喇叭》的衰落归结于信息化的冲击,难免失于简单化。当年《小喇叭》的红火绝不仅仅是播出平台的强大,伴随《小喇叭》红遍大江南北的还有它充实的内容和孩子们心目中敬若神明的播音明星们。当年的孙敬修老爷爷、曹灿叔叔、康瑛阿姨是每个孩子傍晚时分的期盼。而现在儿童广播节目的更多问题在于缺少合适的内容和明星主播。 这个年代真的不需要广播明星了吗?显然不是,因为电台的娱乐频道、音乐频道和交通频道、文艺频道都不乏自己的优秀主持人。儿童广播节目的凋零在更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忽视。这种忽视并非广播所独有——我们缺乏儿童歌曲、儿童读物和儿童文学。儿童类作品创作的凋零造就了一切与之相关的乏力。这个时代更多是在给孩子们准备补习班和练习题,或许大家认为这样才是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吧。 崛起靠继承和创作 近日有消息称《小喇叭》正在试图东山再起,整理了孙敬修、康瑛、曹灿等著名播音艺术家以及广受小听众欢迎的主持人经典声音,由插画和绘本作家进行再创作,推出系列动画、绘本及故事书产品,下一步还将挑选一些绘本制作成可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操作的小游戏。事实上《小喇叭》的“崛起”是从《小喇叭》成为2009年卓越亚马逊音乐排行榜黑马的时候开始的。不过深究这个崛起过程,却颇值得深思。据说《小喇叭》在排行榜上的异军突起,是因为强大的妈妈粉丝团的网购支持,崛起的背后依然是怀旧。 《小喇叭》试图重焕青春,媒介手段的革命当然是必不可少,整合出版、网络点播和游戏可以为《小喇叭》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不过要知道,与时俱进的不应该仅仅是技术手段,这个平台上所承载的内容和演绎它们的生动声音更是必不可少。假如我们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只是为了重新包装30年前的内容,那么这个品牌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纪念物,但是无论如何不要忘记,《小喇叭》是一个儿童节目,它需要的是继承和再创作。 (吴亚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