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讯息|儿童文学|科幻
科幻热能热多久? 未来十年写什么科幻? 即将出科幻影视好作品?
在不少人印象中,科幻作家就好像火星人一样神秘。但真正的科幻作家,却如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昨日下午,2011全球华语科幻高端论坛在成都举行,两岸三地科幻“大腕”刘慈欣、韩松、王晋康、黄海等齐聚蓉城,就“三体时代的科幻文学”及“华文科幻的过往与未来”展开讨论,笑谈科幻创作以及科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把科幻作家关进科幻的笼子里后,发现,笼子里面的世界比外面更大。”刘慈欣(《三体》作者) “科幻还没有长大,所以,要创作更多的科幻作品给大家。”黄海(台湾科幻作家)
人才现状 《三体》再掀科幻热 科幻作家仍多是“业余选手” 作为第二届“星云奖”系列活动之一,昨日上午10点,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吴岩、舒伟、墨熊等国内科幻界著名作家,分别来到文轩西南书城和西西弗书店春熙路店签售,并在现场与广大科幻迷见面交流。很多人都视科幻作品是小众的娱乐,但昨日,两场签售会吸引了千位科幻迷来到现场,让大家看到了“小众界”聚会的火爆场面。 “晓得大刘(科幻迷对刘慈欣的昵称)要来签售,我们肯定不能错过!”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作品,掀起了一场科幻文学热潮,记者发现,现场九成读者都买了《三体》系列作品排队等候签名,有的读者一人就买了十套。 但众所周知,刘慈欣、韩松等科幻作家都并非专职,他们各自都有本职工作,刘慈欣是一名电站工程师、韩松也曾是一名记者,科幻写作只是他们的“业余”生活。此前,刘慈欣《三体3》首发时,他来成都签售也是背着家人以单位出差的借口“偷偷”来的,“单位领导会担心写书影响本职工作,家人也不是很支持”。
“80后”看的多写的少 科幻热会否又是昙花一现? “‘80后’没有不喜欢科幻的,电影《阿凡达》的火爆就是很好证明。 作为“80后”科幻作家的代表之一,来自南京的科幻作者墨熊谈到目前科幻读者的情况时表示,现在很多大学都有科幻类社团,“今天来现场的大多数也是年轻人,很多都是和我一样的‘80后’,但是,写科幻的却不多。”他解释说,相比其他类型,科幻小说较难写,它需要作者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我从小学开始写科幻故事,2009年才第一次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 姚海军对中国科幻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冷静的态度,“因为《三体》的成功,让很多出版商对科幻题材一拥而上,出现一股科幻题材出版热。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表现出对新作者的耐心,对培养新人也兴趣不大。如果这种浮躁的急功近利心态得不到转变,我们就要警惕了。前几年,奇幻题材也曾热过,但却是昙花一现。”王晋康说:“《三体》确实是一次大爆发,但是中国科幻界仅有一个刘慈欣还不行,应该培养出更多的有才华的科幻作者。否则眼下的火热,很难不成为‘虚火’。”
科幻未来 思考:未来十年写什么科幻? 有的想写成好莱坞大片 有的拒绝过度商业化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认为,科幻的变化10年是一个周期,1983年至1993年是消停的,一蹶不振,1993年至2002年大环境逐渐回暖,新生代作家集体亮相书写辉煌,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高点;2002年之后相对比较沉寂,也有困惑,直到刘慈欣的《三体》出现。 那么,今后的10年科幻要写些什么?科幻的模式是怎样的?韩松认为:“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像拍西方好莱坞大片,反映现实、忧虑、困惑,有高科技的成分,最后回到道德的层面和主题,要用文字来‘拍’科幻这部大片。” 刘慈欣说:“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科幻文学未来会怎样。我只是一个写作者,一个讲述科幻故事的人。这个课题应该留给研究者或者所以的科幻行业人士,而不仅仅是哪一个作者。我只想说,每一个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做好自己,坚守科幻不要成为过度商业化的符号。我不希望科幻文学像冯小刚(微博)电影里说的,有过轰轰烈烈的热闹后,只留下一声叹息。”
电影产业 中国科幻电影整装待发 在本次论坛上,除了出版社,还有不少影视公司人士前来参会。王晋康向记者透露,已经有不止一个影视公司找他。他认为,不管是资金、技术、原创作品水平,还是消费市场潜力,“中国科幻影视已经到了要出好作品的临界点。但是现在这个链条缺少一个环节:有胆有识的人对之进行整合。我相信,5年内,中国会有不错的科幻电影作品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