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将领,名叫陈泰,字玄伯。魏明帝青龙年间(公元233~236年),陈泰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并州将军,后又当了尚书。魏齐王嘉平年间(公元249~254年),陈泰代替郭淮任雍州刺史,号称奋威将军。郭淮去世后,陈泰接替郭淮当了征西将军,负责督察雍州、凉州一带地区的军情。 有一年,雍州刺史王经向陈泰报告说:“蜀国大将姜维、夏侯霸率军前来侵犯,数万兵马已经到达包罕,陈泰命令王经进兵狄道,与蜀军交战。不料,王经被姜维打得大败,只带领万余兵马退守狄道城,其余的将士都逃散了,姜维乘胜包围了狄道城。以后怎样用兵呢?在魏国的将领中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魏将邓艾等人认为,王经刚刚被打败,魏军士气低落;姜维刚刚取得胜利,蜀军士气旺盛。为了万无一失,魏国的增援部队应当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不与其交手,坐待时机,过一段时间再去解救被围困的狄道魏军。邓艾等人还引经据典地说: “古人曾经说过:‘被毒蛇咬了手,壮士就把手腕子砍掉,以便保护身体不被毒害。’《孙子兵法》也说:‘有时军队不必出击,有的阵地也可以不坚守。’就是说,只有放弃局部的利益,才能保证大局的安全。” 陈泰没有采纳邓艾的意见,出兵狄道东南的高山上,命令士兵在晚上燃起无数烽火,战鼓齐鸣。姜维发现大批魏军突然赶来救援,不免大吃一惊,担心中了陈泰的圈套,立即火速退兵。狄道城中的魏军得救了。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解释】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用法】多用于比喻为顾及全局利益而必须放弃局部利益。 【例句】壮士解腕,英雄作事不顾小名小义,今贪能容之虚名,受诛夷之实祸,还恐噬脐无及。 ——《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