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原创作品|作家授权|力作不断|专业评论|野葡萄
点击原作《野葡萄》
《野葡萄》是中国童话作家葛翠琳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一篇优秀作品。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民间童话有机地融入了作者的个体创作中,从而诞生出一个既属于民族的集体记忆同时又属于个体情感体验的鲜活故事。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一个古老的传说、一群灵性的鹅和一个美丽的姑娘,这些斑驳的意象构成了《野葡萄》故事的入口。这个入口不动声色地传递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带给读者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小姑娘说来真出奇,长得像鹅毛一样白净,一对闪亮闪亮的眼睛。……小姑娘越长越聪明,越美丽,刚满八岁,就到河边去放鹅。……她这样爱白鹅,简直不能和它们分开,那些美丽的白鹅,也亲热地跟她生活在一起。因此,村里人都喊她‘白鹅女’”。故事的开端平稳而简洁,所有的细节都旨在勾勒出主人公的特征,并且描述出一个充满平衡的世界。 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回味的开始。千百年来,无数的民间故事都以相似的方式作为开端,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依旧能从这样的开端中领略到乐趣,因为任何世代的人们都怀着对和谐生活共同的向往。讲述故事、聆听故事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故事中,我们体验不曾经历的丑陋和美好,我们也重温曾经的快乐和忧伤,故事帮助生活在久远以前的人们成长,也帮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成长。《野葡萄》的作者以她的直觉把握了民间故事中内在的恒定要素,用带着个人情感体验的文学语言创造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在故事中,开始时候的平衡只是一个前奏,它的存在是为了迎接那将接踵而至的灾难。所以,作者迅速地把故事往前推进:“白鹅女长到十岁,爹娘先后都死去了。狠毒的婶娘霸占了兄嫂的家,就苦待起侄女来。小姑娘白天出去放鹅,夜里就谁在河边高大的柳树下,每日里只能吃到一块冷饼子。”这是一个失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似乎人生所有的苦难都一齐向这白鹅女压过来:失去可以依靠的亲人、被虐待、没有了家。在很多民间故事和童话中,弱小的主人公总会面临巨大的人生灾难。需要指出的是,故事中这些情节的设置并不仅仅是为了描写主人公命运的悲惨,它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将激起童年时期最大的恐惧:被抛弃。被抛弃,在无法自卫的时候被独自抛下,是童年时代最大的梦魇,而且这种恐惧可能延续到成年。从这个角度讲,《野葡萄》中的白鹅女所遭遇的正是我们最害怕遭遇的,她是我们内心焦虑的一个投射。 焦虑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它会困扰和阻碍我们的生活。那么,故事如何给予我们帮助呢?《野葡萄》中的婶娘贪婪、狠心、嫉妒,是恶的化身,她的存在使白鹅女在一个不如意的境遇中继续往下滑。“狠毒的婶娘提着一篮鹅蛋回家了,留下白鹅女,独自一人坐在河边哀哀地哭。她什么也看不见了,闭着痛楚的双眼,坐了一夜,又坐了一夜,还是什么也看不见。”主人公的失明意味着故事另一个转折的到来,因为如果继续被动地接受,那么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绝境唤醒了女孩心中的勇气和智慧,“呆在这里,也是瞎着眼等死,倒不如往荒山里去寻野葡萄,或许能找到,重新看见光明。”于是,寻找开始了,历险也开始了。 在白鹅女的寻找过程中,心爱的小白鹅给予了不可或缺的帮助。它的陪伴和指引缓解着人物孤立无依的痛苦与彷徨,“她抚着白鹅的羽毛,心里想:小白鹅多么可爱呀!假使我死了,谁又来照料它呢?”在这里,小白鹅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移情物品,它提醒着主人公,也提醒着听故事的儿童,我们永远不会孤独。正是这种心理给了主人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她告别了小白鹅,摸索着爬上了大山。 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去爬山,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作者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既充分展开了细节的想象和刻画,同时又注意保持了情节的变化,把白鹅女所面临的艰险一一呈现于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人物的足迹,一同经历人物的喜怒哀乐。正是在这个故事的主干部分中,《野葡萄》显示出它繁复、细腻和流畅的个人风格。命运终于回报了白鹅女的勇气和付出,她找到了野葡萄,重获光明。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要学会坚强和主动外,还要明白什么是善良和公义。于是,故事中出现了石头老人,他是大山的主人,拥有无数的宝藏。他对白鹅女的邀请是一种诱惑,人类自我的角落里都蛰伏着自私和贪婪,它们总在不经意中出来试图控制我们。白鹅女通过了这种考验,她的成长又向前迈进一步,因此,她获得了石头老人的帮助,平安走出了大山。 白鹅女踏上了回归的路途。这时的她已经不是出走前绝望的女孩了,她不但拯救了自己还具有了帮助他人的力量。婶娘死了,邪恶遭到了毁灭。平衡再次降临,一个圆满的结局在等着所有踏上成长之旅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