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两日一新|原创
翻开地图看,江南似乎到处都是山。 你不信麽?请看吧,上海附近西有昆山、小淀山,南有柘山、查山、秦望山。苏州周围有灵岩山、上方山、虎丘,无锡有惠山、锡山,镇江江边也有金山、焦山。如果要接着说下去,一下子说也说不完。 可别小看了这些山,每座山都要一段自己的故事。梁红玉曾经擂鼓战金山。吴王阖闾下葬在虎丘,传说中的“干将”、莫邪”宝剑就殉葬在这里。孙权为了找这两把宝剑,还专门大挖一通,留下了挖出来的剑池呢。就连那个不太出名的秦望山,据说秦始皇也曾经登临过。江南群山里,哪一座山没有自己值得回忆的过去? 咦,说起来有些奇怪了。位于长江三角洲上的江南地方,是一片水港纵横的平原,哪来这样多的山?不是地图上印错了,就是我们自己糊涂了。再不,就是历史欺骗了我们。 不,地图没有错,历史也没有错,我们自己更加没有错。江南平原上的确散布着许多山。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个诗句,描写说:“吴山点点愁”。 五代南唐的冯延己,描写同样的“吴山”,也写道:“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 白居易说的是什么地方? 说得明明白白是“吴”,就是江南呀! 他描写的是什么对象? 写得明明白白是“吴”地的“山”呀! 诗人说得这样明明白白,有一点却有些使人不明白了。山就是山。人们印象中的山都很高大。这儿的“吴山”,为什么是“点点”呢? “点点”是什么意思?是很多的意思,还是很小的意思? 是不是他写错了?是不是他想不出别的词可以用了? 不,白居易是有学问的诗人,还做过杭州“市长”,怎么会昏了脑袋胡乱用词?我们一下子弄不清楚这位古代诗人说的“点点”的意思,去问地质学家吧、 【小小科学家的话】 咱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事实,江南平原上真的有这样多的山。其次要明白另一个事实,白居易和冯延己都没有说错,“吴山”是“点点”的样子。不同的诗人描写同样的“吴山”,不约而同都选用“点”这个字,就是共同的山的特点了。 山,就是山,为什么写成“点点”? 文学家描写山,不是称赞它高大雄伟,就是形容它连绵不绝。前者是高峰,后者是山脉,都是常见的山的样子,却没有谁把山形容成“点点”的。 为什么诗人这样写呢?总有他们的原因。 说来道理很简单,他们看见的“吴山”,就是这个样子的。 白居易在什么地方看见“吴山”? 是在瓜州古渡头。 这里位于长江边,瞧见江南的山头非常低矮,谈不上高峰。几乎都是一个个互不连接的小山包,也算不了是山脉。从前那些形容山的形态的字句,在这里统统用不上。倒是“点点”两个字,非常传神的描写出这些小山包的神态特点。 为什么江南散布着这些孤立低矮的小山包? 地质学家说:“这是侵蚀残丘呀!” 侵蚀残丘是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后,残留的小山包。大多数是孤立的,虽然也有些互相连接着,却谈不上是山脉。 你想看侵蚀残丘到底是什么样子吗?请再仔细看这些山丘吧,一个个低矮的小山包,只有几十米高,并不互相连接。仔细品味一下,就觉得白居易和冯延己用“点点”和“三四点”几个字描写这些侵蚀残丘,不高,也不连接,完全符合地貌学的含义,真是妙极了。 话说到这里应该明白了,这是“丘陵”,不是“山”。说它们是“山”,过于抬举它们了。倒不如虎丘干脆承认自己是“丘”谦虚些。其实古人早就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虎丘海拔不过34·3米,只不过和一幢十多层的楼房一样高。可是山上有许多古迹,到处充满了灵气,一点也不亚于许多虽然很高,却什么也没有的真正的山有名气呢。
【知识点】
- 江南平原上有许多小山包,大多只有几十米高。
- 这些小山包东一座、西一座,零零散散的“点点”分布。
- 从地貌学的角度,这些小山包只能算是丘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