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童文学|原创|
一、
眼睛盯着作文题目,执笔的手却没有动,呆呆地坐了十多二十分钟,紧锁的眉头始终未舒开。问他为什么?答:“没有材料。” 她呢,疏疏懒懒地写着,却是写三行涂两行。问她为什么?答:“材料难找,也没有兴趣写。”那个高个子像挤牙膏一样,挤一点写一点,写了几行就交卷了。显然他的思路不开阔,应付式地写,三言两语,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更有不愿开动脑筋的同学,回到家里翻开买来的作文书,一抄了事。要不就叫爸爸妈妈一边说,自己一边记,像个小秘书。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答:“我怕作文。”或说:“我讨厌作文。”父母爱子心切,请来家教。孩子却把笔放一边,叫家教陪他玩游戏。 不想写,写不出,写不好——一句话:没有兴趣。为什么没兴趣? 同学坦率地说:“面对作文题,我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材料呀!” 作文就这样难? 家里没米没菜,怎么做饭?餐桌上没东西,吃什么?总不能画饼充饥呀! 作文,作文,有事有料才能“作”哇,没事没料你去“作”也不成“文”嘛。 写作材料竟是作文大餐的菜和米,要有精米靓菜,才能做出好文章。当然,是不是会选择材料,有了材料会不会构思,构思好了能不能用精巧的写作方法写出来,这一系列动作都不能小看。关键是先有材料,才有下面的动作。 解决写作材料是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它是作文的主要矛盾。有了材料,就有想写的冲动,就会激发执笔的兴趣,就会进入构思的境界,就有一气呵成的勇气。没有材料,兴趣也没了,也懒得想怎样去写。因此,写什么与怎样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主要的。“材料”是作文的第一关。 对于小学生来说,“材料关”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生活经历少,写作经验不足,读的书也不太多。随便出个题目,让他们写,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尤其是一些老套空泛的题目,真叫他们如坠云里雾里,慌乱中找不到北。 我曾在中小学任教语文课,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我自己的写作也从未间断过。近些年又办了个“蒲公英写作辅导班”,面对渴望学习写作的学生六个年头。可以说,此生一直与学生没有分离,更与“作文”从未分开过。深知作文不能脱离生活,不能在没有材料之前就匆忙上阵,更不能关在屋子里,面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题目,绞尽脑汁地去想,挖空心思地去写。 要让学生愿写、肯写、善写,必须与他们一起创造可写的材料。是的,是“创造”。在材料没有被发掘出来时,在生活中没有可写的材料下,在学生还处于思维开发的年纪中,“创造”材料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二、
“创造”写作材料,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去发现“有”;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据实索取;不是空中缥缈,而是脚踏实地;不是刻板照搬,而是进入情趣。 “创造”,是原来没有的材料,通过活动演绎出材料;是从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它可资写作的内容和特质;是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入新的领域,发现新的写作素材。 将“情趣”引进作文,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解决写作材料的困难,可以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好作文。 情趣,就是要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热情,有激情,有兴趣,有趣味。对作文有热情,写作时有激情,对每个题目有兴趣,写的作文有趣味。情趣蕴含在创造材料的过程中,情趣隐含在构思作文的思索里,情趣贯穿于动笔写作的整个环节中。 老师与学生一起去创造材料的过程,是写作情趣最活跃、最融洽、最生动、最能体现的时段。显然,在情趣作文的入口处,必须要有一个“通行证”,那就是“材料”。 “材料”在哪里?材料在生活记忆中,在眼前的世界里,在个人的想象中,在留心的每个事物里,在参与的活动中。 最现实的材料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历史。历史,都是已经过去了的事物,要把它挖掘出来也要花一番功夫。挖掘要有“工具”和“方向”。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回忆,有画面、有情节、有细节地去把过去了的生活回想起来。“回忆”,就是挖掘的工具。有一次,我出了个题目《我从噪音的丛林中穿过》,引导六年级的学生回想上学放学一路上听到的城市噪音。他们谈到了工地的挖掘声、夯打声,商店的高音放唱、叫卖声,汽车的轰鸣、喇叭声,大街上的杂叫、吆喝……这样一想,走在路上真如穿行在噪声的丛林中。在写另一个题目《城市疮疤》时,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印象更深刻,引导学生回忆成了点燃生活经历的导火索。他们历数城市中历历在目的墙上涂写,满天飞的大小广告,写在街道、新墙、河堤、电话亭上的“担保”“办证”的手机号码……回忆的大门一开,写作素材便蜂拥而来。当然,最有情节和细节的材料来自对家庭、班级、亲属的回忆,但学生往往想到一些粗略的梗概,而不太注意很有价值的细节,老师必须启发和引导。比如写学校组织学生到狮子岩的秋游,多数学生把活动过程流水账式地写,出发、游戏、表演、野炊、回来,没有重点,内容也不具体。经过谈话,学生谈自己在秋游中觉得最有印象的一两件事,有个学生说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参观狮子岩博物馆,而博物馆里他看得最多、问得最多的是那具马坝人骨胳和头骨。于是我问他一些细节,他滔滔不绝地说着,最后,我指导他就写秋游中的这一节。 然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引导他们关心世界、时事,让目光不只看见学校和家庭,我让他们写《在伊拉克战争的日子里》,写非典时期《当疫病流行的时候》,写战争环境下的儿童遭遇《哭泣的春天》。有组织地进行户外观察,在亲历细看过程中搜集素材,为他们的作文开辟一块广阔的天地,这是进行作文教学最生动有趣的活动,也是索取写作材料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景物是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上课时,我带学生到附近的浈江河畔观察河景,写《河滨漫步》;或打量对河倒影,写《浈江河上的倒影》;或沿着长堤公园看一路风景,写《寻找春的足迹》;或带学生到翠竹公园观景,写《秋天的颜色》;或激发学生寻找河堤花草丛中的一个心形树桩,写《心形树桩》;或站在河堤栏杆旁观察浓雾弥漫的城市江河和大桥,写《冬雾》;有时也引导学生巡看城市夜景、鸟瞰节日街市,在繁华的步行街上走一遭,写城市风貌。因此,到处都有写不完的材料目不暇给,扑入眼帘,透入思路,学生绝不会怕没有材料写。 眼前的现实是个取之不尽的源泉,历史的启发也常常使学生兴奋。每个城市都有值得骄傲的历史,都有价值连城的名胜古迹,那是一部常读常新的巨书,也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之一。熟读它,记住它,利用它,作文指导课又有写不完的材料。我带着学生到曲江园,欣赏岭南名相张九龄的石像,讲述张九龄的政绩、诗作和风度,写《我们和张九龄合影》;登上韶关标志式的风采楼,领略宋朝名臣余靖的外交品格和他的风采;或者率领学生到佛祖宝地南华寺,看六祖惠能真身和五百罗汉的浮雕,展开海阔天空的想象。更有趣的是带着学生到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在奇山异水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领略家乡的美景;或到始兴杨梅山庄,亲身体验动植物的强劲生命带来的愉悦和启发,写《敬畏生命》、《“枯树”不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组织成百学生参加的“蒲公英文学夏令营”,跟学生一起到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动植物,爬山入林,玩水漂游,亲近自然,灵感接踵而至,趁势写作生态环保作文《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华南虎,你在哪里》《海南虎斑升鸟自述》。韶关除了丹霞山,还有南华寺、狮子岩、金鸡岭、九泷十八滩、南岭森林公园……我教学生用诗歌的形式写韶关的旅游点,一幅幅美景出现眼前,写起来也格外精神。 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每次作文课都带学生外出,或远足;在室内也大可以组织活动或游戏,营造出一种写作氛围,孵化出一个简短故事,展现一个诗情画意的画面,让学生亲身参加,亲切体会,从中引导学生组织材料进行写作。我曾让一个获过奖的四年级女孩在课堂上挥毫表演书法,全班目睹她龙飞凤舞,然后集体采访她,写一篇《小书法家》;考级过关的女孩善弹钢琴,上课时为大家演奏,再作谈话,写《喜欢弹钢琴的女孩》;在黑板上进行画画比赛,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的外貌和动作;观察一只小乌龟,让学生看看摸摸,写它的外形和伸缩头脖、爬来爬去的种种动作,引发兴趣又很有趣致;用尖铅笔戳蛋壳,再用手捏生鸡蛋,看谁能把看似简单的一个鸡蛋捏破,从中联系建筑中的拱形力学,把整个过程写成《“大力士”捏鸡蛋》;或者吹涨一个气球当作排球,让两队学生在课室比赛打“排球”,然后写《 “排球”比赛》。有一次广州龙口西小学请我在五年级一个班里上写作课,我带了一部照相机去,上课时我叫一个学生为全班同学拍照,要大家观察他的姿势、动作、表情,和班上的气氛,拍照活动在进行,我随进程讲解、指导,然后用二十分钟写出了一篇《拍照》的作文。 不管是带领学生回忆、观察,或活动,往往都是老师计划以内的事,但有许多一瞬即逝的精彩镜头,你稍不注意这些材料就会白白丢失,把一个十分好的题材浪费掉。当然,这要有灵活性,不要固守备课本上或课本上的作文题目,那些题目有些脱离实际,有些与学生生活或环境不相适应,为什么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刚冒出来的新鲜事物,创造更适应学生写作的题目呢?一个生动有趣的题材突然送到你的面前,你抓紧引导学生观察、参与、思考,就能马上写出好作文。这有点像前线记者,看到有价值的镜头立即举起相机“卡嚓”一声拍下来。作文也可以“抓拍”嘛。有一次,我准备要学生写一篇作文,一个迟到的女学生一拐一拐地走进课室来。经了解,知道她是上学骑自行车,被一个青年的自行车撞倒,摔伤了膝盖、下巴和手指,好在只伤了皮,流了一点血,没有伤及骨头。我立即叫学生买来万花油和止血贴,跟同学一起为她治伤。在跟她聊了刚才遇到的一切后,大家以这个新鲜材料写成《受伤之后》,赞杨了关心和爱护;韶关夏天多雷电暴雨,上写作课的那几天,空中雷声隆隆,电闪不断,大雨滂沱。坐在课室里不停地受到电闪雷鸣的影响。我趁机引导学生听雷声的大小远近,回忆这几天的天气状况,当堂写《雷电掠过韶城》,真有一种现场感;当暴风雨肄虐深圳时,我指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里面对暴风雨的情景,写《暴风雨袭击的时候》;写作班课室在市图书馆六楼,有一次上课时,一只黄蜂从窗外飞进来,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搅得正在上课的学生心神不定,眼睛老是随着黄蜂转。我立即把原来的作文题目放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黄蜂飞翔的姿态、路线、骚扰同学时的情景,以及它左冲右突无法离开的窘态,最后,它终于找到一个窗口飞了出去。学生很认真观察,情绪也颇激动,一口气写成《班里来了个不速之客》。 经常留心周围的事物,拾掇身边一些极平常的东西,也会发现许多不起眼的写作素材,一经观察和书写,又会变成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写作班课室门口的玉兰树上飘落几片黄叶,捡几片不同颜色的叶子排列一起:绿—黄—赭—灰—黑,想一想一片叶子经历着生命的最后历程,联系这叶子与玉兰树的种种关系,还可想到一片老叶退出了原来的位置,新叶又发出了幼芽,这与人生、社会的许多现象也可联系一起。学生经过观察、联想和老师的启发,写出《一片叶子》;在深圳翠竹路旁有一排树,有的树根露出地面,左盘右拢,形象各异,并有不少已经钻出规定的四方格中,延伸到外面的小方砖的缝隙中间,看上去像一个个精心剪裁的图案。我带学生实地观察、想象、联想,写出《树根》。就在写作班窗口对着的一堵几近九十度的石头墙上,长出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小树,没有泥土,没有水份,没有养料,在一大块一大块大石之间的水泥缝隙处,它们怎么活下来?怎么能长大?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它体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我一边指导学生观看,一边启发学生思考,写成《石头墙上》,抒发了对倔强生命力的赞叹。 令学生感到新鲜和惊奇的是:他们自己成了作文描写对象。他们会,比如让有个性特点或外貌突出的学生做外貌描写对象,让个别有某方面成绩而做典型被采访,或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作评议,会使学生免受凭空无物的乱猜乱写毛病的折磨,在写作时就可以有根有据、有形有物,写起来顺手。选择一些外貌明显的男女学生站在讲台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能抓住各人特点,进行描述。 高年级的男女学生心里都有一些埋藏心底的事,从来没有向别人说,也不好说,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中,无法稀释。我设法要把它引发出来,让他们以作文为倾吐工具,把心中的意见、冤枉、委屈、不快,甚至愤怒都用笔倒出来,以便轻松学习,不断进步。当我向五年级学生提出写《我有一件憋在心里的事想说》时,学生们似有抵触情绪。我说为什么要让一块心病窝在自己心里,影响心情和进步呢?把它说出来,轻轻松松,进步会更快。我特别承诺,决不公开这些文章,也不把作文里的事和作者告诉任何人。出于对我的信任,他们终于放下包袱,写出了压在心里一年、两年,甚至几年的陈年旧事。在六年级,学生们则写了《一件不愿公开说出的事》。他们纷纷在作文末尾写道: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里,我很难过。现在我鼓起勇气写了出来,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突然感到十分快乐。 而离开现实的烦扰,带领孩子们在想象的空间转悠,会让他们兴趣盎然,很快出现兴奋点,进入写作状态,写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科幻作品。当美国侵略伊拉克时,我拟定了一个总题目《鸽子远飞伊拉克》,并分成了十几个小标题,以两只鸽子为主角,启发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标题,写成一个反映伊拉克战争中的故事。当十几个小标题都写完之后,串连起来便是一篇接龙故事。我把它整理好后,拿到《蒲公英》报上发表,学生们感到十分高兴。这种接龙故事,我还运用到写一篇系列童话的作文上。学生各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着笔,然后串连起来,成了一部系列电视一样《宾宾鸟奇遇》。写童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作文之一,但一些学生会以“从前”开头,以国王、公主、王子、巫婆等为主人公,写看过的民间童话,或把课本里的童话搬过来,我启发他们写些书上没有的、又要有时代气息的童话,如《小狗爱打电话》、《会打电脑的小老鼠》、《爱看电视的猫》、《地球生了个孩子》。以韶关旅游点为背景,通过介绍旅游点、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回忆在这些旅游点的活动,重现了家乡各旅游点的特点和画面,写“家乡童话”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活动,更有一种海阔天空任想象的自由——《小熊攀上了丹霞山》、《我到了远古的狮子岩》、《小恐龙在车八岭》、《鹰夫妇重返韶城》……一篇篇童话别出心裁。
三、
当学生手中有了足够的材料,一种写作的冲动和兴趣就紧牵着他的笔,经过一番构思,把材料组织好,拟订出提纲,写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我经过六年的实践,在蒲公英写作辅导班辅导了三千多人次,学生普遍喜欢我这种与学校不同的作文教法,有些学生跟随我学了三年五年,仍舍不得离开我。不少学生从不爱作文到喜欢作文,从不会写到写出美文在报上发表,从写一百几十个字到写出八百一千字,有些拔尖的学生还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及全国性的作文比赛获了奖,考上了重点中学。 我的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鼓起了学生作文的热情,启发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教会了他们许多写作的方法。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知识,在写作中打好写作基础,在写作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一句话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对小学生,我以为不要讲太多概念、理论的东西,而在实践中引导,在写作中概括才是好办法。观察时教他们观察的方法,构思时教会他们构思的方法,写作中教会他们写作的方法。练中学,练中写,练中提高,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选材、构思、写作、修改的四个作文阶段中,材料是首当其冲的事。不解决好材料这一环,后面的几个关就难过了。没有材料,构思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材料,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没有材料,修改也就无比苍白。因此,教学生作文,引导他们解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事。千万不要出个题目就要他们写,也不要出些与他们的实际毫无联系的题目,让他们苦啃笔头。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执意带领学生去“创造”材料? 创造材料的好处在于:每一次写作学生都会感到新鲜,没有重复、炒冷饭的烦恶感;学生有了充足的“炮弹”,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怯场,不会害怕,不会叫苦;经常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会老是停留在糊糊涂涂的水平上;这一套做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学生越来越喜欢上作文课,在活动、写作中增长了对作文的兴趣;还有一条是这样做完全切断了学生抄袭作文的可能性,我出的这些题目都是只能在这一节课找到材料,独立构思,要求在下课前完成的,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创新品格,真正学会作文。 当学生亲自品尝了“创造”材料的乐趣后,他们肯定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喜爱,他们领到了这个“通行证”后,就会大步跨进情趣作文领地,不知疲倦地在作文王国里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