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现实儿童文学中的“真”
姜蔚/文
走进生机勃勃的七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期刊中心文学沙龙迎来了第9期,从2017年9月开始,文学沙龙陆续邀请了彭学军、晓玲叮当、陈诗歌、黄宇、陈梦敏等作家为大家分享儿童文学的赏析与写作。7月9日,在这个凉爽宜人的午后,期刊中心又迎来了一位大帅哥——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老师。
舒辉波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曾做过14年少儿电视节目编导,获得过2009年度冰心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杂志第五届、第八届作家擂台赛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18年11月10日,他凭借《天使的国》获得我社举办的首届“中文原创YA文学奖”年度大奖。今年,我社推出舒辉波“生命成长系列”作品4册,主打产品《秋水河的秘密》入选了江西省假期读好书活动。
首届“中文原创YA文学奖”年度大奖作品
——《天使的国》
作者:舒辉波
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舒辉波围绕现实儿童文学中的“真”谈了四点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儿童文学首先要有科学的“真”。作者对儿童的认知是建立在科学上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玩耍是为了认知自我。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心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惧,儿童文学作品如何表达这种恐惧,是需要下功夫的。毕加索曾经说:“我一开始就能像拉斐尔一样画画,却花了一辈子像孩子一样画画。”儿童文学作家也是如此,唯有遵从孩子的“真”,才能写出真实的现实儿童文学作品。
其次,建构长篇的时候也要“真”。写现实题材作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空间问题,一个是时间问题。如果你写的是民国时代的故事,那么就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穿什么衣服,店里买什么,吃的东西是怎么做的;如果你要写抗战题材的故事,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去了解抗战时期的方方面面,让自己笔下塑造的人物丰满、真实,各种细节要做到科学的还原。现在,市场上有些儿童文学作品里有胡编乱造的东西,这样是不好的。儿童文学作家要有责任感,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细节真实。
再次,现实儿童文学要做到语言的“真”、情感的“真”。为何市面上有些名家的作品不会打动人,便是缺乏情感上的“真”。例如写自闭症儿童,有些人总会将他们写成神童、天才,但其实真实的自闭症儿童很多在智力方面都存在缺陷,儿童文学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与家长感同身受,真正的走进儿童才能让作品获得真实的情感。
舒辉波的分享让编辑们受益匪浅,大家对现实儿童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就为何选择“天使”这一系列作品名、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如何把握现实题材写作中的度等问题与舒辉波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舒辉波“生命成长系列”作品系列之
《秋水河的秘密》
舒辉波曾说:“所有的艺术最高的境界就是天真,当你经历了人性的复杂,世态的炎凉,感受过人性的丰富和美好,便知道了生命的真意,人生的真相。” 《梦想是生命里的光》,愿所有爱好儿童文学的人一起《飞越天使街》,探寻到《秋水河的秘密》。
舒辉波与编辑们合影
舒辉波为《大灰狼画报》题词
本文编辑 | 王 月
编辑审核丨郭旭明
中文传媒旗下公众号
「中文传媒第一发布」
中国文化产业的领跑者和整合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搜索「」网络结果
暂无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
请选择补充原因